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舆试北苑新茗》
《元舆试北苑新茗》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建溪接壤,春末始尝茶。

旋汲邻僧水,同烹北苑芽。

月圆龙隐鬣,云散乳成花。

贡入明光殿,分来王谢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苑(běi yuàn)的意思:北苑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和园林,也可以引申为富丽堂皇的宅第或府邸。

建溪(jiàn xī)的意思:建筑水利工程。也指修建堤坝、河道等水利设施。

接壤(jiē rǎ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事物相邻、相接的状态。

来王(lái wáng)的意思:指人们争相效仿、模仿某人的行为或言语。

明光(míng guāng)的意思:明亮的光芒,指光明正大、公正无私的品质。

末始(mò shǐ)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都不好,既不好的开始,又不好的结束。

王谢(wáng xiè)的意思:王谢是指王朝和诸侯的名字,代表着权势和地位。在成语中,王谢常用来比喻权贵富有的人家。

谢家(xiè jiā)的意思:指谢绝招待或辞别离去。

云散(yún sàn)的意思:指云彩散开,天空放晴。也比喻事情的困难或疑虑消散,问题解决。

明光殿(míng guāng diàn)的意思:指朝廷中权力最高的地方,也比喻权力最大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舆品尝北苑新茗的场景,细腻地展现了茶的制作与品饮过程,以及茶在社会中的地位。诗中“建溪”点明了茶的产地,“春末始尝茶”则暗示了茶的季节性,强调了北苑茶作为上品的独特之处。通过“旋汲邻僧水,同烹北苑芽”,诗人描绘了采茶人与僧侣共同参与制茶的过程,体现了茶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交属性。而“月圆龙隐鬣,云散乳成花”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茶叶冲泡后的形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月圆之夜,龙潜藏于茶汤之中,云开雾散后,乳白色的茶花绽放,形象地描绘了茶汤的色泽与质感。

最后,“贡入明光殿,分来王谢家”两句,不仅提到了北苑茶作为贡品的尊贵地位,也暗示了其在社会上层的广泛传播与享用,反映了茶文化在宋代社会中的普及与影响。整首诗通过对茶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茶的自然之美,也揭示了茶文化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茶诗佳作。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次韵高仲贻赠别

金碗轻抛入钓船,夜寒侵被不成眠。

近传奏疏三千牍,今见新诗十二篇。

故国音书凭过雁,江城烽火照晴天。

移舟铁瓮城边去,信与名山旧有缘。

(0)

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閤春帖子·其四

银幡点缀斗宫嫔,小字横斜篆缕新。

岁岁词臣供帖子,从今便数八千春。

(0)

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其三

道义须知耐岁寒,论心还喜臭如兰。

龙鳞幸许同攀附,乞与春风借羽翰。

(0)

题张石山出行吟卷

峨峨章甫冠,飘飘凌云气。

安肯郁郁居,乃试远游履。

风云负壮图,川原穷雅志。

槐竹憩幽深,草木仝臭味。

沧溟浩八极,呼吸入胸次。

物怪千万状,参错入吟思。

一篇复一篇,亹亹至百纸。

芳菲迷目睫,璀璨照窗几。

展玩三过读,殆类啖蔗美。

渐可造冲澹,岂特衒巧丽。

章句亦何有,尚辞尤尚理。

风行自成文,止于所宜止。

熟之而精之,循能造极致。

老我力已衰,不复竞吟事。

羡君年尚壮,进进殊未已。

骎骎班前修,挺挺俯时辈。

岂但蓟北传,可使鸡林至。

(0)

和人杂咏六首·其三

铁研穷钻研,知君用心苦。

撑肠书五车,何异群玉府。

粲然以成章,云锦工织组。

逸气劘屈贾,馀子何足数。

八咏俄顷成,落笔倾风雨。

(0)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闻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