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以化形,慧以通神。时欤运欤,遘兹渊人。
即心既尽,触族自虚。
迹以化形,慧以通神。时欤运欤,遘兹渊人。
即心既尽,触族自虚。
《答傅郎诗》【魏晋·郗超】森森群像,妙归玄同。原始无滞,孰云质通。悟之斯朗,执焉则封。器乖吹万,理贯一空。昔在总角,有怀大方。虽乏超诣,性不比常。奇趣感心,虚飙流芳。始自践迹,遂登慧场。迹以化形,慧以通神。时欤运欤,遘兹渊人。澄源岭本,启此归津。投契凯入,挥刃擢新。发悟虽迹,反观已陈。暧暧末叶,运钟交丧。绵绵虚宗,千载靡畅。谁能慜中,仰谐冥匠。并辔一方,明心绝向。明向若易。潜行谅深。时惟同得。婉转嘿寻。望关启扉,披帷解衿。情兴未足。祈我冲箴。冲箴之往,岂伊璠玙。通无不畅,分靡不劬。何以融之,本际已无。即心既尽,触族自虚。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9167c669cc86600982.html
暧暧(ài ài)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微弱。
飙流(biāo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车辆等迅猛、急速流动的样子。
并辔(bìng pèi)的意思:两匹马并排行走,形容同心协力,齐心合力。
不比(bù bǐ)的意思:不相上下,不互相比较
超诣(chāo yì)的意思:超越卓绝的才能或成就
吹万(chuī wàn)的意思:夸大事实,吹嘘虚伪。
大方(dà fɑ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得体、大度,不拘小节,不计较小事。
发悟(fā wù)的意思:指人在思考、学习或修行过程中突然领悟到真理或道理。
反观(fǎn guān)的意思:通过对比观察,反思问题的本质和实质。
感心(gǎn xīn)的意思:心生感慨,感到惊讶或赞叹。
贯一(guàn yī)的意思:贯彻始终,始终如一
关启(guān qǐ)的意思:关启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打开或关闭门窗。在引申义中,表示掌握机会或控制局面。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化形(huà xíng)的意思:指事物经过变化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状态。
践迹(jiàn jì)的意思: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指在前人基础上发展,继续前进。
交丧(jiāo sàng)的意思:指失去或丧失某种东西,比喻遭受重大损失或失败。
凯入(kǎi rù)的意思:凯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凯”指胜利,成功,“入”表示进入。凯入表示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后进入某个地方或状态。
流芳(liú fāng)的意思:指人的美名留传后世,名声远播。
绵绵(mián mián)的意思:连绵不断、不绝。
明心(mí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明亮、清晰,没有任何隐瞒或虚伪。
末叶(mò yè)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的最后阶段或最后的部分。
披帷(pī wéi)的意思:指公开或揭露真相,不再隐藏或掩饰。
奇趣(qí qù)的意思:形容非常有趣、古怪或离奇。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潜行(qián xíng)的意思:暗中行动,不引人注意地前进或进行活动。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情兴(qíng xìng)的意思:指情感的激发和兴奋。
群像(qú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人多而杂乱,或形容众多人物的形象。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投契(tóu qì)的意思:指心意相合,彼此投合,互相契合。
婉转(wǎn zhuǎn)的意思:委婉而含蓄地表达思想或感情。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无滞(wú zhì)的意思:没有阻碍或障碍,顺畅流畅。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向若(xiàng ruò)的意思:表示向某个方向行进或朝着某个目标努力。
玄同(xuán tóng)的意思:指思想、观点等相同或类似。
一空(yī kōng)的意思:完全空无一物或完全无效
一方(yī fāng)的意思:一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人。
有怀(yǒu huái)的意思:有怀指心怀某种情感或怀念某人或某事。
原始(yuán shǐ)的意思:最初的,最原始的;未经改变的
之往(zhī wǎng)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历史事件。
总角(zǒng jiǎo)的意思:总角是指鸟类头顶上的冠羽,比喻人的头角,即才能、能力、声望等。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郗超所作的《答傅郎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禅理,表达了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的开头“森森群像,妙归玄同”描绘了一幅群像汇聚、妙法归于玄远的景象,暗示了万物归一、法界相通的哲理。接下来的“原始无滞,孰云质通”则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本质,强调了通达真理的重要性。
“悟之斯朗,执焉则封”表达了悟道与执着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领悟而非固执。接着的“器乖吹万,理贯一空”则通过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强调了万物皆空、万法归一的禅宗思想。
诗中还提到了“昔在总角,有怀大方”,表明了作者在年轻时就怀有对大道的追求,虽然未能达到极高的境界,但其本性不同于常人。这种对智慧的渴望和探索精神贯穿全诗。
“奇趣感心,虚飙流芳”描绘了作者内心受到奇妙趣味的触动,如同清风拂过,留下美好的痕迹。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
“迹以化形,慧以通神”强调了行为与智慧的相互转化,以及智慧与神明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作者对行为与智慧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时欤运欤,遘兹渊人”表达了作者对时机与命运的感慨,以及遇到智者时的喜悦与感悟。接下来的“澄源岭本,启此归津”则进一步阐述了寻找源头、回归根本的重要性。
“投契凯入,挥刃擢新”描述了与智者的交流与学习,以及在智慧的引领下开辟新路的过程。这体现了作者在智慧探索道路上的不断前行与创新。
“发悟虽迹,反观已陈”强调了悟道的过程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在于内心的反思与审视。接下来的“绵绵虚宗,千载靡畅”表达了对空寂之道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这种追求的持久性。
“谁能慜中,仰谐冥匠”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造物主的敬畏,以及在智慧探索中寻求和谐与共鸣的愿望。
最后,“并辔一方,明心绝向”、“明向若易,潜行谅深”、“时惟同得,婉转嘿寻”、“望关启扉,披帷解衿”、“情兴未足,祈我冲箴”、“冲箴之往,岂伊璠玙”、“通无不畅,分靡不劬”、“何以融之,本际已无”、“即心既尽,触族自虚”等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慧的追求、内心的平静、对宇宙的洞察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展现了作者对智慧、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哲学、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智慧追求的不懈努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