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明 妃 引 宋 /陈 僩 骊 山 举 燧 因 褒 姒 ,蜀 道 蒙 尘 为 太 真 。能 遣 明 妃 嫁 夷 狄 ,画 工 原 是 汉 忠 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画工(huà gōng)的意思:指绘画技艺高超的人。也用来形容技艺精湛、工作出色的人。
举燧(jǔ suì)的意思:指举起火石,点燃火把,比喻引发战争、动乱或引起重大变故。
骊山(lí shān)的意思:骊山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也用来比喻高大、峻峭的山峰。
蒙尘(méng chén)的意思:指东西被积尘所覆盖,失去光洁。也比喻人的才能、品德等被埋没或受到损害。
明妃(míng fēi)的意思:指明亮美丽的妃子,也用来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
蜀道(shǔ dào)的意思:蜀道指的是通往四川的道路,也用来形容险峻难行的山路。
太真(tài zhēn)的意思:太过于真实或真诚,常常指过于天真无邪或过于直率无伪。
夷狄(yí dí)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以外的民族,也泛指外族或野蛮人。
忠臣(zhōng chén)的意思:指忠于君主或国家,忠诚不渝的臣子。
- 注释
- 骊山:骊山,古代中国的名山,与烽火有关的历史事件。
燧: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方式。
因:因为。
褒姒: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女主角。
蜀道:蜀道,指四川的道路,这里代指通往长安的艰难之路。
蒙尘:蒙尘,形容道路尘土飞扬,比喻旅途艰辛。
太真: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本名杨玉环。
能遣:能够派遣。
明妃:明妃,对王昭君的尊称,因其出塞和亲有功。
夷狄:夷狄,古代对中原以外民族的统称。
画工:画工,绘画艺术家。
原是:原本是。
汉忠臣:汉朝的忠诚臣子,暗指画工通过画像来维护国家利益。
- 翻译
- 骊山点燃烽火全因褒姒,蜀道蒙尘只为杨贵妃。
能令美女王昭君远嫁异族,画师其实也是汉朝的忠诚之臣。
-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提及骊山烽火和杨贵妃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首句“骊山举燧因褒姒”暗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展现了君主荒淫误国的一面。次句“蜀道蒙尘为太真”则描绘了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号太真)而忽略了边疆安危,导致安史之乱,蜀道为之蒙尘,暗示了帝王私情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诗人接下来评论说“能遣明妃嫁夷狄”,这里的“明妃”即王昭君,她被远嫁匈奴,实际上是汉朝和亲政策的一部分,表面上看是牺牲,实则是为了国家和平。诗人通过这一典故,称赞了那些看似平凡的画工,他们通过画像让明妃得以流传后世,实际上是在间接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因此称他们是“汉忠臣”。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既批评了古代君主的私欲,也赞扬了普通人的忠诚和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陈僩作为宋代文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解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写厅壁桃源图
圣皇御海宇,邈无夷夏分。
群才争洗濯,凤凰游中原。
乘时佐休治,史籍腾清芬。
闻有武陵源,流水隔尘喧。
当时避秦者,此地忘朝曛。
花飞嵓畔雨,月落松间云。
引领无翊戴,低头麋鹿群。
住世长子孙,徒喧晋宋文。
悠悠竟芜没,遗踪安足论。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