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骠骑(piào qí)的意思:指杰出的骑兵,也用来形容英勇善战的将领或勇猛威武的士兵。
吹角(chuī jiǎo)的意思: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吹嘘自己。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风沙(fēng shā)的意思: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旄头(máo tóu)的意思:指旗帜的顶端,也泛指旗帜。用来形容人的威风和威严。
前军(qián jūn)的意思:指在军队中担任先锋的部队或个人,也可比喻在某个领域中起到先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头黑(tóu hēi)的意思:指人头发黑,形容年轻人精神饱满、活力充沛。
扬旌(yáng jīng)的意思:扬旌是指高举旗帜,表示昂扬奋发的意思。
右贤(yòu xiá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能够辅佐君主,助其治理国家的贤臣。
远临(yuǎn lín)的意思:远距离来到某地,表示出人意料的到访。
战马(zhàn mǎ)的意思:指战场上的勇猛战马,比喻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或事物。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 鉴赏
这首《出塞曲(其四)》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与英勇场景。
首句“单于秋近塞”,点明时令与地点,秋意渐浓,单于(匈奴首领)临近边塞,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接着“骠骑远临边”一句,以“骠骑”代指勇猛的将领,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边疆,准备迎战。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战场上的景象:号角声在风沙中回荡,旌旗在日光下高高飘扬,渲染出一种肃杀而壮丽的氛围。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雕鸟因听到箭声而惊飞,战马则能识别烽火信号,形象地表现了战场的紧张与士兵们的警觉。
最后,“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旄头(星名)变黑,暗示着不祥之兆,前军可能已经取得了对右贤部(匈奴的一个分支)的胜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林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边疆战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神光灿
当初学道,迤入玄门,逍遥物外优游。
占住庵儿,日夜不免寻求。
殷勤来来往往,惹尘劳、怎悟真修。
这踪迹,看何时功满,得赴瀛洲。
瞥地廓然猛省,勘元初一点,有甚闲愁。
落魄婪耽云水,恣访仙俦。
有似开笼俊鹞,又还如解锁猿猴。
我去也,把般般打破便休。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