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歌行》
《放歌行》全文
唐 / 李咸用   形式: 古风

蠢蠢蓼虫薨薨避葵荠。

悠悠狷者心,寂寂厌清世。

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

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

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蠢蠢(chǔn chǔ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愚笨、迟钝。

分合(fēn hé)的意思:指事物分离与合并的变化,形容事物的变动、变化或人际关系的变化。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薨薨(hōng 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响亮。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蓼虫(liǎo chóng)的意思:指小而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凝滞(níng zhì)的意思:指事物停滞不前,无法流动或发展。

趣时(qù shí)的意思:趣时指的是抓住时机,抓住机会,把握时势。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荼蓼(tú liǎo)的意思:比喻令人讨厌、令人不快的人或事物。

先哲(xiān zhé)的意思:指古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先贤。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哲言(zhé yán)的意思:指有智慧和见识的言论或格言。

翻译
蠢蠢的荼蓼虫在活动,轰鸣着避开葵和荠菜。
那孤独固执的心啊,静静地厌恶清净的世界。
为何不吃甜美的事物,命运注定要承受苦涩的啃噬。
为何不合群随流,终究会因孤立而受辱。
伟大的先贤说过,对万物不应过于执着。
注释
蠢蠢:形容虫子蠢动的样子。
荼蓼虫:一种植物上的小虫。
薨薨:虫鸣声。
葵:一种蔬菜。
荠:一种野菜。
狷者:性情刚直、固执的人。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心境孤独。
厌清世:厌弃清净无为的社会。
甘:甜的,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噬:咬,这里指苦涩的命运。
趣时:迎合时势,顺应潮流。
辱其体:侮辱其身体,引申为遭受耻辱。
先哲:古代有智慧的哲人。
凝滞:停留,固执不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是对自然界生物本能行为的描述,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接着"悠悠狷者心,寂寂厌清世"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纷扰尘世的淡然与疏离之情。

在"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如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中,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物欲束缚和世俗功名的拒斥,强调了内心的坚守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一句,则是对古代智者所持之道的赞同,他们能够超然物外,不为外界所牵绊。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独立与个人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批判和超越。

作者介绍
李咸用

李咸用
朝代:唐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猜你喜欢

旅邸偶成

今日雨晴双燕归,野桥茅屋又斜晖。

便须买酒酹春色,莫放桃花树树飞。

(0)

时事·其一

燕蓟开王业,河山壮帝京。

六龙回黼座,万雉压金城。

世复唐虞理,功垂禹稷名。

千年根本地,深见祖宗情。

(0)

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其七

敝箧积尘埃,中有所读书。

我书虽不多,圣言则有馀。

上下数千年,直窥结绳初。

所贵性命精,岂徒章句迂。

芸香幸未老,时得辟蠹鱼。

暮年思寡过,归来守玄虚。

(0)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其四

风来环谷迥,月出野亭幽。

树静泉声细,天清露彩收。

长留佳客坐,偏与阿戎游。

共有司空趣,输君未老休。

(0)

有感·其一

玉石何劳辨,兵农不必分。

异方投体魄,非罪及儿孙。

部伍年年定,饥寒处处闻。

荒田兼废屋,愁眼对秋原。

(0)

邕熹

圣人务德,蠲烦去苛。既舞干羽,载奏云和。

八表雍雍,含哺而歌。彩霁钩陈,景融羲娥。

昆崙永峙,渤海不波。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