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其一》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其一》全文
宋 / 余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零露沾明砌,凄风入邃闱。

添愁虫劝织,惊梦催归

哀调孤吹笛寒声捣衣

飘蓬虽已久,今夜觉分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吹笛(chuī dí)的意思:吹奏笛子。也用来比喻人们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催归(cuī guī)的意思:催促归还

捣衣(dǎo yī)的意思:指人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

分违(fēn wéi)的意思:分开,违背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惊梦(jīng mèng)的意思:形容梦境中的惊吓和不安。

零露(líng lù)的意思:指早晨露水未干,形容时间很早。

梦鸟(mèng niǎo)的意思:梦鸟是指在梦中出现的鸟,意味着美好的事物或幸福的预兆。

飘蓬(piāo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没有栖身之所,四处流浪。

凄风(q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哀怨。

夜觉(yè jué)的意思:夜间的休息和睡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露水、微风、鸣虫、啼鸟、孤笛、远衣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寂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零露沾明砌,凄风入邃闱”,以露水沾湿台阶、微风吹入深室起笔,渲染出清晨的凉意与夜晚的寂静,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悲凉基调。零露与凄风,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颔联“添愁虫劝织,惊梦鸟催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鸣虫的织声仿佛在劝说人们增添忧愁,而啼鸟的叫声则像是催促着人们回到梦乡,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虫声与鸟鸣,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化。

颈联“哀调孤吹笛,寒声远捣衣”,通过笛声与捣衣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寒冷的感觉。孤笛的哀调,寒声的遥远,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寂寞与凄凉。笛声与捣衣声,分别代表了个人的哀伤与生活的劳苦,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尾联“飘蓬虽已久,今夜觉分违”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以“飘蓬”自比,表达了自己长期漂泊、无所依附的状态。然而,“今夜觉分违”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变化——即使漂泊已久,但在这特定的时刻,诗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分离感或归属感,或许是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或是对未来命运的预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生命、时间、孤独与归宿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秋夜图景的写照,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余干
朝代:宋

余干,字樗年(《同文馆唱和诗》卷一○晁补之《次韵樗年见贻》),毗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哲宗元祐初与邓忠臣等同为考试官。今录诗十三首。
猜你喜欢

官舍双桂

翠玉黄金剪缀成,幽香不断袭人清。

独披月色连宵看,更结秋风来岁盟。

好梦偏为蛩叫破,吟身那似蝶飞轻。

纷纷凡卉谁堪眼,说与寒梅蚤合并。

(0)

水调歌头.饯提举陈秘丞

岭峤转和气,英簜挟新凉。

登车揽辔慷慨,风采肃台纲。

第一澄清官府,次第咨询民瘼,馀事到囷仓。

谨勿养稂莠,莠盛稻苗伤。金芝秀,蒲涧碧,荔枝香。

此中风味不恶,暂借使星光。

毋薄炎荒瘴海,曾著广平李勉,归去□平章。

唤起昔贤梦,千载续遗芳。

(0)

郭隗

国主张罗网异材,一言隗始自为媒。

他年能下齐城者,知自千金市骨来。

(0)

永乐道中

夫物有奇观,而于天地间。

月中浮白水,雨后对青山。

云巘泉千尺,雪天梅一班。

有时逢此景,清兴颇相关。

(0)

久不作诗立春以诗并酒送滕知丞

羡君萧散脱尘□,别□□官自不卑。

判断湖山诗有按,追呼风月酒随司。

衙官宋玉供奔走,从事青州奉指麾。

惭我真成今俗吏,固应期会绝文移。

(0)

述梦寄赵紫芝

江水何滔滔,渡江相别离。

揖子客舍前,对子衣披披。

问子何所为,旅客未得归。

执手一悲唤,惊觉妻与儿。

起坐不得省,清风在帘帷。

平明出南门,将以语所知。

过子旧家处,寒花出疏篱。

萧萧黄叶多,袅袅归步迟。

子去不早还,何以慰我思。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