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佛子(fó zǐ)的意思:指对世事不争不抢,心境超脱的人。
过日(guò rì)的意思:度过一天;度日;度过日子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会葬(huì zàng)的意思:指人们在丧葬仪式上互相守望、互相照应,共同完成丧葬事宜。
家怀(jiā huái)的意思:指对家庭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舍(jiě shè)的意思:舍弃、放弃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骊龙(lí lóng)的意思:形容马的姿态优美,也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出众。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骑马(qí mǎ)的意思:骑在马上去寻找马。比喻明明眼前就有的事物,却还要去找。
阙里(quē lǐ)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宁宜人的地方。
儒家(rú jiā)的意思:指儒家学派,即儒家思想、文化和学说。
枉自(wǎng zì)的意思:枉自指的是自己白白地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西天(xī ti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遥远的地方
香几(xiāng jī)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优雅。
只尺(zhī chǐ)的意思:只尺是一个描述人物品行高尚纯洁的成语,意为只有尺寸而无其他杂质。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每过兖辄拟谒阙里辙阻追赋(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句“明珠不解舍衣边”,以明珠喻指珍贵的事物或理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学问、道德等精神财富的珍视,但又难以割舍世俗的束缚,暗示了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日祷骊龙枉自虔”一句,通过祷告骊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智慧的渴望,但又感叹于这种追求的徒劳无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借问儒家怀阙里,何如佛子慕西天”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双重向往。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佛教则倡导慈悲为怀,追求解脱轮回。诗人在这里将两者并提,既体现了他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人生意义和终极关怀的探索。
“片香几买经过日,万木终悬会葬年”描绘了一幅庄重而肃穆的画面,通过“片香”和“万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深思。同时,“会葬年”这一词组,既可能是指人生的终结,也可能隐喻某种重大事件的发生,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
最后,“只尺翻来一不至,是谁骑马倩谁鞭”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和对无法实现目标的无奈。这里“一不至”不仅指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也可能暗含了对某些人或事的批判,而“骑马倩谁鞭”则可能是对那些阻碍自己前行力量的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文化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