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致政令君洛阳周公见寄韵》
《奉和致政令君洛阳周公见寄韵》全文
明 / 程敏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诗筒千里佳声贱子疏慵负荆

喜色剧增东上阁,清风如对洛阳城。

忘机定与群鸥狎,寄远时听一雁鸣。

光霁无由进谒,草窗新绿回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上(dōng shàng)的意思:指向东方上升,表示事物发展、壮大的趋势。

负荆(fù jīng)的意思:承担困难或委屈,勇敢面对困难

光霁(guāng jì)的意思:指天空明亮,没有云雾,形容天气晴朗。

回生(huí shēng)的意思:指重病或危难之后恢复生机,重新得到生命。

寄远(jì yuǎn)的意思:表示寄托思念之情,将心意寄托给远方的人。

佳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音乐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贱子(jiàn zǐ)的意思:指品德低劣、卑鄙无耻的人。

进谒(jìn yè)的意思:指前去拜访,尤指拜访高官或权贵。

剧增(jù zēng)的意思:数量或程度急剧增加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诗筒(shī tǒng)的意思:指写诗作文的工具,也比喻才子、文人。

时听(shí tīng)的意思:时刻倾听,时时警惕

疏慵(shū yōng)的意思:指心情懒散,行动慢吞吞的状态。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无由(wú yóu)的意思:没有理由或依据

喜色(xǐ sè)的意思:指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新绿(xīn lǜ)的意思:指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大自然的一切都呈现出新鲜翠绿的景象。

阳城(yáng chéng)的意思:阳城是一个地名,也指的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奉和致政令君洛阳周公见寄韵》以诗筒传千里友情,表达诗人对自己疏懒的自嘲,以及对友人洛阳周公的敬仰之情。首句“诗筒千里寄佳声”,描绘了友人通过书信传递深情,显示出友情的深厚和距离的遥远。次句“贱子疏慵合负荆”,诗人自谦为“贱子”,承认自己懒散,暗示了对未能及时回信的歉意。

第三句“喜色剧增东上阁”,想象友人在洛阳的东上阁读诗时满面喜悦,诗人通过想象传达了自己的欣喜。第四句“清风如对洛阳城”,运用拟人手法,将清风比作友人,表达了对洛阳城的思念,仿佛清风也能带去对友人的问候。

第五句“忘机定与群鸥狎”,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海鸥一样忘却世俗机心,与友人保持纯洁的友情。第六句“寄远时听一雁鸣”,借雁南飞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雁鸣声声,如同友人的呼唤。

结尾两句“光霁无由堪进谒,草窗新绿几回生”,诗人遗憾地说,因无法亲往洛阳拜见,只能在窗前欣赏新绿,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作者介绍
程敏政

程敏政
朝代:明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猜你喜欢

装解卷鲁斋先生置酒出诗就坐占和

功名人事巧推迁,谁信此心即此天。

三轴文章祇借径,万人优劣谩争先。

岂惟科目一时重,要使勋庸后世传。

此意自期尤自信,端如穮蓘有丰年。

(0)

九日书怀

欲买山园种菊花,此心荏苒负年华。

几时三径成归计,今日重阳转忆家。

落帽已惊微雪早,登楼为望白云斜。

诗成捲起悲秋意,天阔风高未易涯。

(0)

赏松吟

岩谷虽芜松尚存,溪门僮仆伺朝昏。

林泉清兴真飘逸,月满轩窗酒满樽。

(0)

淩歊台

风流六朝士,曾此登高岑。

太白访幽踪,飘飘成微吟。

牧之感遗事,名字留碑阴。

我来徒感慨,千载一披襟。

(0)

题披云阁

仕路无如衣綵荣,喜闻弦诵日趋庭。

欲光子道兼三乐,须念家传重一经。

已敞高斋临水镜,更张层构倚山屏。

佳名切砺男儿志,手抉浮云见日星。

(0)

好事近·其一初春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