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李士举徐氏山居韵》
《追和李士举徐氏山居韵》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涧(bì jiàn)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明亮。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解鞍(jiě ān)的意思:解下马鞍。

连环(lián huán)的意思:连续环绕、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事件。

盘礴(pán bó)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或水流湍急的样子。

山岫(shān xiù)的意思:山脉之间的缝隙或山谷。

忘归(wàng guī)的意思:忘记回家或迷失归途。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修筠(xiū yún)的意思:修整竹子,使之高大挺拔。

自闲(zì xián)的意思:自己安排空闲时间,自我放松和休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居图景。诗人以“山岫孤云”开篇,巧妙地将山峦与飘浮的白云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孤云自在飘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淡泊,同时也暗示了与世俗事务的疏离。

接着,“不妨王事似连环”一句,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王事,即为君主或国家之事,常给人以繁重、束缚之感。此处却以“连环”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王事如同连环般复杂而难以解开,但诗人却能从中寻得乐趣,展现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鞍盘礴忘归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放牧、休息的情景。解鞍,意味着放下负担;盘礴,即盘腿而坐,是一种放松的姿态。这一句通过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碧涧修筠似故山”,以碧绿的山涧和高耸的竹林,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画面。修筠,即高大的竹子,与故山相呼应,不仅强化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句诗意深远,既赞美了眼前的美景,又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典型表达。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送思上人还霅上

玄冬雨雪方载阴,闭门黄叶和云深。

重冈复岭乌不度,岂有远客来相寻。

怜君两屐无新齿,足趼荒途五百里。

扪萝高陟麻姑坛,斧冰乱涉琴高水。

为我岩居十日留,夜窗说尽东西州。

平生故人得消息,既有新喜仍新愁。

我方无以慰幽独,子来何迟去何速。

山川悠悠锡影孤,海阔天高一黄鹄。

谢君相知未深厚,索我诗词我何有。

自嗟百挫英气摧,敢以文字誇人口。

君当盛年宜自强,美玉雕琢为圭璋。

明朝别后母相忘,水晶宫里泾川傍。

(0)

夜坐杂言次韵·其四

坐致不请友,翩然远来集。

幻境非久留,白日西驰急。

此宵曾几何,晨露下阶湿。

红颜不可驻,瑶草无人拾。

(0)

焦山寺鉴师临江轩

一峰如钜石,屹立江水中。

宝刹蔚崇构,势与山争雄。

若人于此住,超然尘外踪。

开轩当水面,下瞰冯夷宫。

鱼龙近几席,波涛荡襟胸。

有时天宇净,倒影清若空。

燕坐观众有,起灭殊无穷。

一念寂不动,㗳焉心境融。

焦先邈千载,遗丹射林红。

浩歌倚阑夕,明月生海东。

(0)

题桃花双鸟图

双禽尔何来,四顾怕人见。

隔窗啼一声,惊落桃花片。

(0)

题延月轩·其十

未题延月轩,先得广寒兔。

唤起沈休文,更续东阳赋。

(0)

题宋高宗画鱼

玉殿春明乐有馀,万几多暇画神鱼。

白沟池上无消息,好与君王寄尺书。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