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香仙地药,烛动石桥波。
《缙云县宿》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缙 云 县 宿 宋 /赵 师 秀 亲 知 因 别 久 ,具 酒 劳 经 过 。古 邑 居 人 少 ,春 寒 入 夜 多 。雨 香 仙 地 药 ,烛 动 石 桥 波 。稍 觉 离 家 远 ,乡 音 一 半 讹 。
- 注释
- 亲知:亲密的朋友或亲戚。
别久:长时间分离。
具酒:准备了酒。
古邑:古老的城镇。
居人少:居民稀少。
春寒:春天的寒冷。
入夜多:夜晚尤其寒冷。
雨香:雨后清新的香气。
仙地药:如仙界般的药草气息。
烛动:烛火摇曳。
石桥波:石桥倒映在水中的波纹。
稍觉:渐渐感到。
离家远:距离家乡遥远。
乡音:家乡的口音。
半讹:有些许变化。
- 翻译
- 长久分别的亲友,带着酒来慰劳我经过这里。
古老的城镇居民稀少,春寒常常在夜晚更甚。
雨后的药香仿佛来自仙境之地,烛光摇曳映照在石桥上的波纹。
渐渐感到离家越来越远,家乡口音也有些许变化。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缙云县宿》,描绘了诗人久别亲友后,接待过路朋友时的情景。首句“亲知因别久”表达了诗人对亲友分别时间之长的感慨,接着“具酒劳经过”体现了他对来访者的热情款待。诗中“古邑居人少”反映了缙云县人口稀疏和宁静的特点,而“春寒入夜多”则渲染出春夜的寒冷与寂静。
下联“雨香仙地药”运用了想象和比喻,将春雨赋予香气,暗示着此地可能有珍贵的药材,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一句“烛动石桥波”通过烛光摇曳映照在石桥上的波影,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离家渐远的思绪。最后,“乡音一半讹”流露出诗人对家乡方言的怀念,以及在外久居后语言少许变化的感受,寓含淡淡的思乡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修城去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绩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绩。
郾城道中
北风惨澹扬沙尘,郾西三日无行人。
十村九村鸡犬静,高田下田狐兔驯。
昨朝屏息过溪口,知有白额藏深榛。
赤子弄兵更可恻,路旁僵尸衣血新。
野叟伛偻行拾薪,欲语辟易如惊麇。
瘦梅疏竹未慰眼,只有清泪沾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