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刍狗(chú gǒu)的意思: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来宾(lái bīn)的意思:指来自外地或其他地方的客人。
迷津(mí jīn)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杞人(qǐ rén)的意思:形容杞人虑天,无事生非,过分忧虑。
入暮(rù mù)的意思:指日头近落山时,天色已渐暗,暮色降临。
沙水(shā shuǐ)的意思:指言辞浅薄,不值一提。
秃节(tū jié)的意思:指头发稀疏、几乎秃顶的节日,比喻节日的热闹和欢乐。
行役(xíng yì)的意思:指行军作战、征战沙场。
雁来(yàn lái)的意思:指消息传来或人来访。
逸民(yì mín)的意思:指追求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人。
- 鉴赏
这首《夜度梅林》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夜晚穿越梅林时的静谧与深邃景象。
首句“即不疲行役”,开篇便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劳碌奔波生活的厌倦,流露出一种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接着,“何方作逸民”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希望能在某个地方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风林摇入暮,沙水咽迷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穿越梅林的情景。风吹过摇曳的树林,似乎带入了黄昏的氛围;沙水在月光下低吟浅唱,仿佛迷失了渡口的方向。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界的寂静与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远灶翻刍狗,低篷仰杞人。”这两句则转向对旅途中的生活细节的观察。远处的炊烟翻滚,如同祭祀用的刍狗,象征着旅途中的人们在寻找栖息之地;低垂的船篷下,杞人忧天般地思考着未来的路途。这一对比,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最后,“江边如秃节,可共雁来宾。”诗人以江边的枯树比喻自己孤独的旅程,同时又以雁来宾暗示了旅途中的偶遇与陪伴。这不仅是一种孤独的写照,更是一种对友情与温暖的渴望。
整体而言,《夜度梅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旅途艰辛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陈子升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悯逝三章为友人黎国倩作·其二
秋兰兮纷纷,翠羽兮玄云。
守芳馨兮靡渝,孰岁暮兮可云。
与子荡兮兰桡,临风激兮洞箫。
与子驾兮虹桥,左轸辖兮右招摇。
弯长弓兮射远鹗,披紫佩兮曳明瑶。
秋兰兮暮寂,众将刈兮长叹息。
薋菉葹兮何为,却江蓠兮靡殖。
主不值兮时不留,水落落兮风飕飕。
靡时人兮悔惜,独予心兮悠悠。
高飞兮远宅,陇树郁兮翳长柏。
一幽兮一明,孰余知兮中情。
德不可恃兮年不可长,恶不必灭兮贤不必祥。
掩青陵兮脉脉,徒流水兮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