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聚景园》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对比鹏与鴳的视角,以及对花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鹏鴳适所适,自觉世界宽”,以鹏和鴳两种不同飞行高度的鸟类为喻,鹏鸟翱翔于广阔的天空,鴳则局限于低矮的树枝。这里暗示了视野的宽广与否,取决于个人的站位或心境。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世界因人而宽广,视野的开阔源于内心的豁达。
接下来的“花柳满乾坤,只在眉睫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点。乾坤,即天地,此处泛指整个世界。诗人认为,即便是在广阔无垠的世界中,美好的事物——如繁花似锦、绿柳成荫,其实触手可及,就在眼前。这不仅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普遍性,也暗含了珍惜当下、发现生活小确幸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鼓励人们拓宽视野,珍惜身边的美好,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石仲璋
霜风何凄厉,兰萧同枯萎。
念此鼻为酸,恻怆中心悲。
由来无丑好,众女嫉蛾眉。
数罟困巨鱼,盐车厄天骐。
况复值怨仇,贝锦成祸机。
俯首无所诉,菹醢听所为。
向非知己者,虽死谁明之。
君子有行役,后会在何时。
欲别不敢往,瞻望涕涟洏。
援笔抚我心,为公吐此词。
赠道隆上人
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
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脩。
老僧俗念净,静坐百不忧。
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
朅来得此地,稍觉心休休。
窗前几丛菊,青蕊亦巳稠。
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
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
南冈与北岭,路近颇易求。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
段上舍达和《修竹吾庐图》
我家城东南,数日过城北。
马家池头竹树幽,破晓来看雨中色。
我思移竹先移居,近乞数笋栽东隅。
待其干老笋复茁,影覆一室真吾庐。
君于此意亦三复,笔底森森绘寒玉。
夜阑题竹复赠君,惊笋出我墙东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