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东西二林寺的经历与感受。首句“游人多入东林寺”,点明了东林寺的热闹与游客众多,暗示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接着,“将谓西林景不如”一句,通过对比手法,预设了一个观点——人们可能认为东林寺的景色更胜一筹,从而引出下文对西林寺的独特魅力的发现。
“我策短筇行半日”,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亲自踏足西林寺,用“短筇”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他轻装简行的状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的“半日”不仅指时间的长短,也暗含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与忘我。
最后一句“水声松韵更清虚”,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描绘了西林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水声”与“松韵”的交织,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里的“清虚”二字,既是对声音的形容,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二十六日雪晴
雪中欢喜看瑶陵,雪后扶舆弄绮晴。
造物为人添眼界,病夫随处得心倾。
江南江北融融暖,春草春花日日生。
冻死穷檐吾不恨,欣欣同宇尽敷荣。
诗谈
吾嗤彼云士,努力事诗妍。
竟日搜枯肠,抽黄对白间。
尔何无达观,局促自缚缠。
不见渊明陶,有诗累百篇。
要以写吾心,出语如流泉。
采菊见南山,得句于悠然。
少陵动感慨,忠义胆所宣。
有时心境夷,亦复轻翩翩。
纤纤白云闲,无心游日边。
风石激而奇,奔迸生云烟。
讵以天然态,而事斧凿镌。
陶尔一觞酒,警尔心地偏。
少焉明月上,高挂西山巅。
听我曳杖歌,金石声撼天。
玉清夜归
岩有未有桂花开,观里闲寻道士来。
微雨过时松路黑,野萤飞出照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