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吟后槁,不受施来衣。
玉峰知到日,花雨积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隐昆山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乞食遍京畿,春江一棹归”,展现了一位僧人游历京城各地,最终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春江返回故乡的景象。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世无争,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接着,“只留吟后槁,不受施来衣”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他只留下诗歌的痕迹,不接受世俗的施舍,穿着朴素,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这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
“物外机应息,尘中迹渐稀”则表达了僧人远离尘嚣,心灵得到净化的过程。在物我两忘的世界里,一切纷扰都已消失,留下的只有心灵的平静与清晰。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尘世间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少,最终融入自然,与天地同呼吸。
最后,“玉峰知到日,花雨积岩扉”描绘了僧人归隐后的场景。玉峰,象征着高洁与纯净;花雨,比喻着美好的事物;岩扉,是山洞的门,这里象征着僧人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状态。这句诗暗示着僧人在归隐后,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安放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归隐生活的美好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