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讵有定,繫乎人口。定者存焉,谋邑则否。
问自何来,画禅所有。为堂为霍,为峤为阜。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富春(fù chūn)的意思:形容地方富饶、风景美丽。
好古(hào gǔ)的意思:对古代事物或传统价值观念有着浓厚兴趣和追求,崇尚古风古韵。
蒲柳(pú liǔ)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柔弱,软弱无力,缺乏韧性。
人口(rén kǒu)的意思:指人口过多,超过了容纳的极限,导致拥挤不堪。
三叠(sān dié)的意思:形容事物层层叠叠、重叠在一起。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石渠(shí qú)的意思:指行走时脚下的小溪流水声,比喻言辞或文章的流畅自然。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所有(suǒ yǒu)的意思:包含一切事物,涵盖全部范围
忘其(wàng qí)的意思:忘记,不再记起
虚受(xū shòu)的意思:指受到了虚假的恩惠或表面的关心,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或利益。
悠久(yōu jiǔ)的意思:指时间长久,历史悠远。
左史(zuǒ shǐ)的意思:左史指的是古代官员中的左辅,也泛指辅佐君主的贤臣。
富春山(fù chūn shān)的意思:富春山是指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一个山名,也用来比喻富饶美丽的山水景色。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再用旧韵题黄子久富春山居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松柏、蒲柳、富春山、石渠、瑛玖等,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首句“间气所钟,必也悠久”开篇即点明了自然之气的深厚与长久,暗示了自然景观的永恒魅力。接下来,“如彼松柏,夫岂蒲柳”通过对比松柏与蒲柳,强调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松柏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蒲柳则代表了易逝与脆弱。
“名讵有定,繫乎人口”则表达了对事物评价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指出名声的评定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人们的认知和评价。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作品价值的深入思考,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美和对人心的影响,而非外在的名声或标签。
“定者存焉,谋邑则否”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关系,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内容和精神内涵,而非表面的装饰或规划。
“繄我好古,图左史右”表明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自己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寻求与古人对话的机会,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仰。
“富春山居,石渠瑛玖”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观,富春山居作为背景,石渠和瑛玖则是其中的细节元素,共同构成了富有诗意的画面。
“问自何来,画禅所有”引出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提出艺术作品可能源自内心深处的灵感,如同禅宗中的顿悟,充满了神秘与不可言说的韵味。
“为堂为霍,为峤为阜”继续扩展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无论是高耸的山峰还是低缓的丘陵,都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面貌。
“或宛而隆,或放而走”则通过动态的描述,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与生动,既有婉转的曲线之美,也有奔腾的气势。
“有树风生,有泽虚受”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和谐,树木随风摇曳,水泽静谧深邃,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与宁静之美。
“三叠识言,爱忘其丑”表达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态度,认为真正的艺术能够超越表面的瑕疵,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尔因我传,我以尔寿”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艺术作品与传承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通过传播得以延续生命,而这种传播又反过来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和意义,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艺术价值的独特见解。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