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客 赋 得 巴 江 夜 猿 唐 /李 端 巴 水 天 边 路 ,啼 猿 伤 客 情 。迟 迟 云 外 尽 ,杳 杳 树 中 生 。残 月 暗 将 落 ,空 霜 寒 欲 明 。楚 人 皆 掩 泪 ,闻 到 第 三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暗将(àn jiāng)的意思:指暗中行动的将领或军队,也用来比喻在事情中暗中起作用的人或力量。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空霜(kō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天空中没有云彩,非常晴朗明亮。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水天(shuǐ tiān)的意思:形容下大雨,天空和地面都是水。
天边(tiān biān)的意思:指远离自己所在地点的地方或事物。
掩泪(yǎn lèi)的意思:用手遮住眼泪,表示悲伤或不舍。
杳杳(yǎo yǎo)的意思:形容远离、遥远。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第三声(dì 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三个声调,也泛指其他与前述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
- 注释
- 巴水:指长江上游的支流巴江。
天边:形容遥远的地方。
啼猿:哀鸣的猿猴。
客情:旅人的感情,此处指思乡之情。
迟迟:缓慢的样子,形容云层移动。
杳杳:深远、隐约的样子,形容猿鸣声。
树中生:来自树林深处。
残月:将近消失的月亮。
空霜:寒冷的霜露。
寒欲明:寒意加重,霜露显得更亮。
楚人:泛指楚地的人,古代楚国范围较广。
掩泪:掩面哭泣。
- 翻译
- 巴水远远流至天边,哀猿的啼叫触动旅人的愁绪。
云层慢慢消散在远处,树林中的猿鸣时断时续。
残月即将隐没,寒冷的霜露似乎更加明亮。
听到第三声猿啼,楚地的人们都忍不住流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 送别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无限哀伤和思念之情。
“巴水天边路”,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巴水在这里代表了通往远方的道路,而“天边”则给人一种无尽的遥远感。紧接着,“啼猿伤客情”一句,则点明了诗人的哀愁来自于夜晚猿猴的啼叫声,这种啼叫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情感痛苦。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两句,通过对云和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云是遥远而模糊的,它们在天边缓缓消散,而树中的猿啼声又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这种反复和连绵不绝,不仅加深了夜晚的寂静,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一句,则转向了自然景象的描写。这里的“残月”和“空霜”,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
最后,“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的句子,是诗篇情感的高潮。这里的“楚人”指代了古时生活在巴江一带的人,他们听到了猿啼声三遍,就忍不住掩面而泣。这不仅是对离别之痛的一种共鸣,也间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哀伤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精细描摹,以及对猿啼声的重复强调,营造出了一种深秋送别时难以抑制的情感波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处州翔峰阁
九盘在州中,万山来四远。
纳于床第近,寻丈未为褊。
日光既熙丽,风气亦清展。
悠然不离席,所得甚宏阐。
隐峰招伏岫,腾跃俱赴眼。
下视田中禾,稿粒犹可见。
临观要亲切,亦复贵渺缅。
峡山丝线窄,岳极瀛海眩。
君看齐云上,往往无际限。
何当蹑蓬莱,一汎五湖浅。
送黄竑
有客家住宝剑窟,将身自比夜明帘。
见我立谈尽肝膈,骇视世俗徒沾沾。
千年豪杰供指使,笑挞胡虏如奴钳。
嗟予病衰绝少韵,只欲炙背依茅檐。
劝子持难复居易,吕梁之舟先历试。
焦桐邂逅爨下薪,良玉磋磨庙中器。
谁言怒海鲲鲸恶,别有晴川鸥鸟戏。
心亨习坎行自孚,安流傥寄相思字。
王氏读书室
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风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辟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