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兴悭岫色,赖张璪,富霜毫。
春应去人未远,肯蹉跎、三万六千朝。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闭关(bì guān)的意思:闭关是指修行者或学者为了专心学习或修炼而隐居起来,不与外界交往。
成景(chéng jǐng)的意思:指事物的状态或形象经过一定的发展、变化后达到美好的境地。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故业(gù yè)的意思:指已故的人的遗业或事业。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景物(jǐng wù)的意思:指自然景物或人工构筑物。
空寥(kōng liáo)的意思:空荡寂寞,没有人气或活动。
临送(lín sòng)的意思:指临行前给予送别。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霜毫(shuāng h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
送情(sòng qíng)的意思:表示将心意或感情送给他人,表达善意、友好或关怀之情。
苏耽(sū dān)的意思:形容人过分忧虑或沉迷于悲伤中
王猷(wáng yóu)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能卓越。
斜晖(xié huī)的意思:夕阳斜照。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烟丝(yān sī)的意思:形容烟雾缭绕,烟气弥漫的样子。
云根(yún gēn)的意思:指家族或组织的根基牢固,底蕴深厚。
征桡(zhēng ráo)的意思:指对敌人进行军事征讨,征服对方。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这首《木兰花慢》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曹溶所作,以题画为文公寿的形式,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文公的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
“禾兴悭岫色,赖张璪,富霜毫。”开篇即以“悭”字形容禾兴之山色吝啬,但因有张璪的画笔,使得霜毫富于表现力,山色得以生动展现。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画家的技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画家艺术造诣的赞赏。
“恣翠晕安篱,烟丝倚瀑,全取空寥。”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画面:翠绿的植被环绕着篱笆,烟雾缭绕的瀑布与空旷的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登临送情不浅,带斜晖、又听暮钟飘。”在日落时分,诗人登高远望,斜阳映照,暮钟声声,情感深沉而不浅薄。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疑有支公故业,闭关安问征桡。”此处提到支公(支遁),古代高僧,诗人通过想象支公闭关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文公(可能指文人雅士)品格的推崇。
“名山何许傍云根,吾欲借书寮。”诗人询问名山何处,表达了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同时希望能在书斋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体现了文人的精神追求。
“向王猷买竹,苏耽酿橘,兼种芭蕉。”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王猷爱竹、苏耽酿酒、芭蕉种植,都是文人雅趣的表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应去人未远,肯蹉跎、三万六千朝。”春天似乎不远,诗人不愿虚度光阴,表达了珍惜时间、追求生活品质的态度。
“除却图成景物,眼前都是蓬蒿。”最后,诗人指出除了画中的景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显得平凡无奇,表达了对艺术创造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