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随着年岁增长,疾病已经深深困扰我,艾灸留下的疤痕让我难以承受。
身心六根和四大皆空,又该向哪里寻找能为我扎针治疗的师傅呢?
- 注释
- 生老:年老。
病已深:疾病严重。
灸瘢:艾灸留下的疤痕。
艾:艾草。
复难禁:再次难以忍受。
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象征人的身体。
元无有:根本不存在。
何处:哪里。
求师:寻找老师。
下一针:扎一针治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中的第十首。诗中,诗人以自身的衰老和疾病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死和佛教哲理的思考。他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身体的脆弱,"生老年来病已深",即使尝试治疗,如灸瘢着艾也无法阻止疾病的侵袭,"灸瘢着艾复难禁"。
接着,诗人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教义,"六根四大元无有",这里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则指地水火风构成的物质世界,诗人认为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他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根本不存在实体的世界里,"何处求师下一针",意味着在佛教的视角下,任何外在的治疗手段都是徒劳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心性而非身体。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教空性的理解,以及对世间治疗手段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佛教思想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别毛德修
张公镇关南,宾客多俊伟。
芝兰已秀发,父子作知已。
圣人乐育才,充庭皆济济。
仲也与计偕,发轫已千里。
毛侯东南特,清澈分漱水。
并驱及春风,联璧惊都市。
麟凤岂无种,貂蝉能有几。
承家贵勋业,可独在书史。
自怜坐樗散,所学惭篑止。
永怀胜已游,尘土濯清泚。
相从苦匆促,写别亦狂斐。
离庭寒日暮,目断尘沙起。
许彦周所作墨戏为之赞
异哉土蛇,登树而怒。怒见脊尾,口眼可惧。
王孙地坐,气詟毛竖。欲去不敢,攀枝而顾。
丰狐行藏,心常愧负。见之而走,敏若脱兔。
孰能傲然,如此老树。与之相亲,不惊不怖。
问何能尔,以无我故。酒色海中,有万奇趣。
不出二种,猜疑掉举。盖无常蛇,终不赦汝。
居士图之,以警未悟。觉范一见,笑手为拊。
百丈大智禅师真赞
以实问答,空可青黄。以意求道,神落阴阳。
阴阳不测,脱略阴界。青黄摸画,果因不昧。
我有大机,佛无密语。如师子王,露地方踞。
称性文字,随分丛林。如以妙指,发和雅音。
同世之波,寿九十二。护持心宗,谥曰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