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无 垢 寺 宋 /张 景 脩 禅 房 闭 深 花 ,锡 杖 生 古 藓 。秋 山 翡 翠 寒 ,春 水 玻 瓈 软 。无 嫌 墙 太 低 ,但 恐 路 不 远 。何 人 坐 长 松 ,令 我 思 韦 偃 。
- 翻译
- 禅房深处藏花香,锡杖上爬满苔藓绿。
秋山如翡翠般清凉,春水柔滑似玻璃。
不嫌墙低遮视线,只怕前行路途长。
不知何人静坐松下,让我想起韦偃画工的风采。
- 注释
- 禅房:指修行者的居所。
深花:隐藏在深处的花朵。
锡杖:僧侣出行携带的杖。
古藓:古老的苔藓。
翡翠:碧绿宝石,形容秋山颜色翠绿。
寒:清凉。
春水:春天的流水。
玻瓈:玻璃,形容水清澈透明。
墙太低:比喻障碍小。
路不远:路程不长。
何人:未知之人。
韦偃:唐代画家,以画马著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居禅房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开篇两句营造出一幅幽深静谧的景象。禅房是佛教僧侣修行之处,这里被描绘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深闭的花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也可能是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花朵。锡杖是一种常见于古老寺庙中的植物,生长在墙角或石缝,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这两句通过对四季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界的美好。秋山之所以翡翠,是因为秋天山色的深沉而又清新;春水之所以玻瓈(一种透明如玉的形容词),是因为春水温柔而又清澈。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墙虽低,但并不以为忤,因为这里所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和超脱,而不是物质上的奢华。只是担心外界与禅房之间的距离不够远,可能会打扰到这份难得的宁静。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结尾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长松下有人静坐,这让诗人想起了韦偃(唐代隐逸),通过这种对古人隐逸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深远,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海潮·其一癸卯冬为建守赵季西赋碧云楼
苍山烟澹,寒溪风定,玉簪罗带绸缪。
轻霭暮飞,青冥远净,珠星璧月光浮。城际踊层楼。
正翠帘高卷,绿琐低钩。
影落尊罍,气和歌管共清游。史君冠世风流。
拥香鬟凭槛,雾鬓凝眸。
银烛暖宵,花光照席,谯门莫报更筹。逸兴醉无休。
赋探梅芳信,翻曲新讴。
想见疏枝冷蕊,春意到沙洲。
送郭道士之江州
尽看山南景,忽思山北游。
屐过云亦动,琴罢月空流。
世上无非热,林间一似秋。
虽然乍相识,别去也能愁。
子集弟寄江蟹
吾乡十月间,海错贱如土。
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
荐酒欻空尊,侑饭馋如虎。
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
蛮烟瘴雨中,滋味更荼苦。
池鱼腥彻骨,江鱼骨无数。
每食辄呕哕,无辞知罪罟。
新年庚运通,此物登盘俎。
先以供祖先,次以宴宾侣。
其馀及妻子,咀嚼话江浦。
骨滓不敢掷,念带烟江雨。
手足义可量,封寄无辞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