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戍 卒 说 沉 黎 事 有 感 宋 /陆 游 亭 障 曾 无 阅 岁 宁 ,频 闻 夷 落 犯 王 灵 。孤 城 月 落 冤 魂 哭 ,百 里 风 吹 战 血 腥 。瘴 重 厌 看 茅 叶 赤 ,春 残 不 放 柳 条 青 。焦 头 烂 额 知 何 补 ,弭 患 从 来 贵 未 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春残(chūn cán)的意思:指春天快要结束,残余的春意。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焦头(jiāo tóu)的意思:形容焦急、着急的样子。
烂额(làn é)的意思:形容人的额头上汗水流下来,通常是因为紧张、担心或劳累。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弭患(mǐ huàn)的意思:消除危险,解除灾害。
亭障(tíng zhàng)的意思:亭障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亭子前面设有栏杆,表示有人在亭子中休息或保护亭子不受侵扰”。引申意义为保护或阻挡外来的侵害。
王灵(wáng l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风度翩翩。
未形(wèi xíng)的意思:尚未形成或出现。
血腥(xuè xīng)的意思:形容残酷、凶险、暴力的情景或事物。
夷落(yí luò)的意思:指国家、地区或个人的衰败、颓废。
冤魂(yuān hún)的意思:指冤屈之魂,形容冤枉死去的人的怨恨和不甘心。
阅岁(yuè suì)的意思:指观察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变动。
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的意思:形容非常着急或烦恼。
- 注释
- 亭障:边防设施,如烽火台。
夷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弭患:消除祸患。
- 翻译
- 边防设施从未安宁过,常有外族侵犯我国的神灵。
孤城中,月落时分,似乎能听到冤魂的哭泣,百里之外,风中弥漫着战争的血腥气息。
疾病肆虐,连茅草也因红叶而显得凄惨,春天将尽,柳条仍未能转绿。
即使头破血流也无法弥补,预防祸患始终比事后补救更为重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戍卒说沉黎事有感》,通过对边疆戍卒讲述的沉黎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深重苦难和诗人对弭患未然的深深忧虑。
首句"亭障曾无阅岁宁",写出了边关烽燧连年不息,安宁的日子极为罕见,暗示了战事的持久和频繁。次句"频闻夷落犯王灵",进一步揭示了外族侵犯边境,威胁王权的严峻形势。
"孤城月落冤魂哭",通过月落时分孤城中传出的哀哭声,渲染出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和无辜生命的丧失。"百里风吹战血腥",则直接描绘了战场的残酷,风中弥漫着战死者的血腥味。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以自然景象反映战乱带来的生态破坏,即使春天来临,茅草因战火而变红,柳条也因战事而未能抽出新绿,显示出战争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最后两句"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挽回的损失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预防祸患的重要性,认为在问题还未形成之前就应积极防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体现了陆游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