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布袋赞·其三》
《布袋赞·其三》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赞

笑破古音前,回头可怜

只今可笑仰面青天赤脚知晴,蹑屐知雨。

只这一著,未敢相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赤脚(chì jiǎo)的意思:指没有穿鞋袜的脚,也比喻贫穷、朴素的生活方式。

古音(gǔ yīn)的意思:指古代的音韵。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可笑(kě xiào)的意思:荒谬可笑,令人发笑,不值一笑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蹑屐(niè jī)的意思:指小心翼翼地行走,形容行走谨慎小心。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相许(xiāng xǔ)的意思:双方互相同意或答应,达成共识。

仰面(yǎng miàn)的意思:仰面指的是人仰卧并且面朝上的姿势。在成语中,仰面表示某人或某物被打败或被击倒。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鉴赏

这首诗《布袋赞(其三)》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对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笑破古音前”,以“笑破”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或古老事物的戏谑态度,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描述将充满趣味与轻松。接着,“回头尽可怜”一句,转折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或他人的同情与理解,这种情感的转变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只今无可笑,仰面笑青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生活的态度,认为没有值得大笑之事,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甚至对着天空微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精神。

“赤脚知晴,蹑屐知雨。”这两句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赤脚行走感知天气的变化,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亲近。同时,也体现了他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最后,“只这一著,未敢相许。”则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收尾,表明诗人虽然能够洞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但并不敢轻易地承诺或保证自己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敏锐与乐观。这种自我反思与谦虚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真实。

综上所述,《布袋赞(其三)》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既富有哲理又不失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赵伯驹春山

古寺云霞峤,人家桃柳村。

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

大块文章缋,春山檃括言。

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

(0)

过运河

一水宛分赵与齐,浮桥饮练接长堤。

去才弱柳含烟嫩,回看来牟摆浪萋。

较雨量晴以度耳,慰丰愁俭亦纷兮。

仆人惟识皇州近,挥策谁能惜马蹄。

(0)

降旨截漕十万石为徐州凤阳各郡县仓储之备诗以言志

加赈至夏五,民犹未免饥。

平粜及借种,诸政命齐施。

常平虽积贮,展转将无遗。

我身纵北来,我心每南驰。

彭城实亲历,瘟疫方乘时。

不待监门图,目睹嗟流离。

凤阳所属县,闻亦同沛徐。

惠但施经见,向隅岂其宜。

夏非截漕时,灾重不可泥。

分贮补仓缺,缓急可赖之。

与我共治者,宁非良有司。

体此在抱心,推行其善为。

(0)

驻跸栖霞行宫作·其二

面势延清瞩,林峦景未藏。

流银响琴瑟,依绿抚琳琅。

藻缋信何有,茅茨觉倍强。

漫重举僧绍,傲志恐无当。

(0)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十二虎邱阁

版窍云当日朗时,纸承寺景揽无遗。

试为乃信无其事,纪载荒唐率若斯。

(0)

阅海塘作

骑度钱塘阅海塘,闾阎本计圣谟良。

长江已辑风兼浪,万户都安耕与桑。

南壮由中赖神佑,生灵永奠为民庆。

涨沙百里诚无事,莫颂惟增敬不遑。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