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云中碧玉岩的栖息之乐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栖老云中碧玉岩”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选择在云雾缭绕的碧玉岩上度过晚年的生活场景,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经春犹自托松杉”,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春天依然依附于松树和杉树之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依赖,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托”字,形象地表达了僧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在自然界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后两句“人间未必能知此,遮莫临风寄素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他认为,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甚至可能被视为孤寂或不被世人所理解。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然愿意通过“临风寄素缄”的方式,将自己的这份感悟传达给外界,希望能够引起共鸣,或是为后来者提供一种不同的生活思考角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同年傅希准宪副之河南
忆醉杏园春,近在廿载前。
朋旧忽寥落,参辰各一天。
有客蓬岛姿,来泛辽海边。
相逢解岑寂,令我心豁然。
念子初仕时,潇洒禁中仙。
俄迁江上群,佳政早流传。
一从登宪府,荏苒将十年。
今复辞京阙,远上河洛船。
秋蝉号衰柳,暮鸟冲寒烟。
惆怅从兹分,莽莽隔山川。
远役何足悲,脩途愿勉旃。
无令壮心摧,赠子以龙泉。
银台墓为韩通政赋
银台墓,萧关路。落日春草青,苍山起寒雾。
萧关路,银台墓。
墓前嵯峨石碑古,下有双棺闭泉户。
夫为正议妻淑人,四封三品俱皇恩。
先银青,后金紫,生儿愿得银台子。
银台功业何可知,请向墓前看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