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史君喜雨偈韵·其二》
《次史君喜雨偈韵·其二》全文
宋 / 徐鹿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田里欢传岁有秋,已占休證叶龟畴

连朝霪雨从欲一念通神只反求。

暂向岭边宣主泽,每先天下民忧

藩方久袖为霖手,百万苍生愿未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万(bǎi wàn)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数量巨大。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从欲(cóng yù)的意思:摆脱欲望和贪婪的束缚,追求清心寡欲的境界。

龟畴(guī chóu)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缓慢,进展迟缓。

连朝(lián zhāo)的意思:连续多个朝代。

民忧(mín yōu)的意思:指民众的忧虑和担心。

生愿(shēng yuàn)的意思:指人生的愿望或志向。

田里(tián lǐ)的意思:指人们在耕种、种植等农田里的活动。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先天(xiān tiān)的意思:指与生俱来的天赋或先天条件。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霪雨(yín yǔ)的意思:指大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有秋(yǒu qiū)的意思:指有收获,有所得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面对干旱时,心系百姓,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最终迎来甘霖,带来丰收景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官员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精神的赞美。

首句“田里欢传岁有秋”,开篇即展现了一幅丰收的喜悦画面,田间人们欢声笑语,庆祝着即将到来的丰年。接着,“已占休征叶龟畴”一句,运用了占卜和自然现象来预示好兆头,暗示了丰收的必然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连朝霪雨忻从欲,一念通神只反求”两句,描述了官员在面对干旱时,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地寻求解决之策,表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的“一念通神”既是对官员智慧的赞扬,也暗含了通过虔诚祈求上天庇佑之意。

“暂向岭边宣主泽,每先天下为民忧”则进一步展现了官员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感。他不仅亲自前往偏远地区,将皇恩广布,更是在天下人之前忧虑民生疾苦,体现了其深厚的为民情怀。

最后,“藩方久袖为霖手,百万苍生愿未酬”表达了对官员未能及时解救干旱地区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百万百姓对官员的深切期望,希望他们能继续为民众谋福利,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仁爱之心的描绘,颂扬了古代官员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徐鹿卿

徐鹿卿
朝代:宋   字:德夫   号:泉谷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生辰:1170—1249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乞酿于郭伯瞻

洗盏试邀从事醵,卧罍忽报步兵厨。

良辰不与清樽共,今夜傥羞明日无。

未论一缸分雪乳,已拚千日醉云腴。

宜黄漫尉今狂甚,听我酣歌入五湖。

(0)

碧桃

玉仙同驾玉鸾飞,天上曾攀带露枝。

一片不知何处落,晓来流到涌金池。

(0)

送程给事知越州·其一

史君承诏出黄扉,急桨翩翩画鹢飞。

天上鹓鸾惊暂别,江边猿鹤喜频归。

列城将吏瞻戎节,夹道乡人看锦衣。

今古蓬莱足吟咏,更留风月待珠玑。

(0)

寄朱五哥

单父琴边遇赏音,皋比巍坐屋庐深。

客中莫放挥金手,酒后无忘守口箴。

投笔未酬豪杰志,读书犹识圣贤心。

何时棹破山阴雪,共对青灯谈古今。

(0)

贺田都统再帅夔·其二

桃李三生黄口儿,春回桑梓放埙吹。

燕依旧主今还再,兔守空株懒未移。

暂对少陵堂下瀼,远怀靖节菊边篱。

好风借与一帆饱,归趁江空水落时。

(0)

寿绍庆王守谨礼

燕寝凝香事自无,祝釐何用饮酴酥。

裤歌雪外暖传曲,社酒人间春满壶。

客到竞誇逢子晋,我来甚喜见夷吾。

摩围山下閒摩诘,他日添归九老图。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