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车上冈西车下,轭力驾牛如驾马。
好归来,守鏄杵。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车人(chē rén)的意思:指独坐车中的人,形容孤独无依、无人陪伴的情景。
渡河(dù hé)的意思:渡河是指过河,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或突破障碍。
高石(gāo shí)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寒将(hán ji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将要来临。
虎狼(hǔ láng)的意思:形容人凶猛残忍,心狠手辣。
龃龉(jǔ yǔ)的意思:指因意见不合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和纷争。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逆旅(nì lǚ)的意思:逆旅指的是逆流而行的旅途,比喻走上与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前途(qián tú)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或前景。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险阻(xiǎn zǔ)的意思:险阻指的是道路险恶,前进困难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困难重重,处境危险。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利用人力和畜力进行运输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通过“东车上冈西车下”这一开篇,诗人巧妙地展现了车辆在不同地形上的移动,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轭力驾牛如驾马”,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农耕时代使用牛力拉车的景象,将牛的劳作与人的驾驶相提并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接着,“后有一车方渡河,泥深水寒将奈何”则将场景转向了更为艰难的渡河过程,通过“泥深水寒”四个字,不仅描绘了渡河时的物理条件之艰,也暗含了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
“来车人与去车语,前途山高石龃龉”,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旅途中的交流与挑战。在面对未知的前方时,人们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情感的交流,也是对未来困难的一种预判与准备。而“山高石龃龉”则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崎岖不平,预示着旅途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最后,“千里百里多险阻,虎狼纵横皆逆旅”,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长途跋涉的艰难,无论是自然界的险阻还是潜在的人类威胁,都构成了旅途中的重重考验。然而,尽管如此,“好归来,守鏄杵”,诗人却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收尾,鼓励人们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能够平安归来,继续守护家庭与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农耕社会运输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也蕴含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少年不识愁何物,南陌东郊恣游佚。
衰老情怀懒出门,坐对青山遂终日。
向时意气宁愁老,今日方知少年好。
北邙多见白杨风,三山岂有长生草。
君不见西山日,又不见西风树。
晚霞作态不多时,病叶衰红将委地。
回头为语少年人,有酒莫负花间春。
山林之乐幽且閒,何人卜居云半间。
江亭夐立苍树杪,招提高出碧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疏起烟雾。
微茫万顷白鸥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桥边野老策扶留。
春山万叠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荆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狂梦思,忽见此图心为醒。
李侯少年擅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写秋山景,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侯能兼之夺造化。
临窗点笔试题之,老眼模糊忘高下。
日月靡閒暇,四序更运之。
斯人务作业,矧敢怠遑时。
负耒适西畴,恒患耕作迟。
仲春时雨至,群物具含姿。
牛食青涧阿,鸟鸣芳树枝。
兴言播嘉谷,夙夜将耘耔。
岂不怀逸居,亦念寒与饥。
但使秋税毕,聊乐及我私。
羲农虽已远,沮溺不吾欺。
努力顺天命,素餐非所知。
中原七郡地,气厚风还淳。
天分涧瀍水,路入河洛春。
圣贤所经营,绳准相均平。
六合昔有隔,一观恨无因。
怀哉此盛区,理者皆先民。
曾经龙虎啖,重为狼羊贫。
大若斡元化,细物涵深仁。
一士行其间,鞍马犹逡巡。
解带思古道,题诗清路尘。
望迷黄河北,欲度正怆神。
遗黎当道隅,涕说青城滨。
青城不可说,回首伤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