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冷,战马血沾蹄。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步步(bù bù)的意思:逐步,一步一步地进行或发展。
丹梯(dān tī)的意思:指困难重重,艰险陡峭的路途。
凤皇(fèng huáng)的意思:指凤凰,比喻君主或者贤明的统治者。
风紧(fēng jǐn)的意思:形势紧迫,危机临近。
聚散(jù sàn)的意思:聚集和分散
路人(lù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无关的人,泛指陌生人。
青冢(qīng zhǒ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沙飞(shā fēi)的意思:形容风沙迅猛,飞沙走石。
山西(shān xī)的意思:指人的心地高尚、品行正直。
戍角(shù jiǎo)的意思:指军队在戍守边境时,角楼上的哨兵能够观察到边界的情况。比喻处于最前沿的防守位置,能够洞察事态发展。
四起(sì qǐ)的意思:指事物同时发生或同时出现。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往路(wǎng lù)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或过去的经历。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萧飒(xiāo sà)的意思:形容人的风采或气质潇洒自如,不拘束。
雁行(yàn háng)的意思:指一列像雁一样排列的人或物。
云齐(yún qí)的意思:指众多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庞大的气势或规模。
战马(zhàn mǎ)的意思:指战场上的勇猛战马,比喻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或事物。
阵云(zhèn yún)的意思:指一瞬间形成的浓密云团,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出现的迹象。
征鼙(zhēng pí)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征召士兵。
- 注释
- 秋风紧:秋季的风非常猛烈。
平碛:平坦的沙漠。
雁行低:大雁飞得低。
阵云:像战阵一样的云层。
萧萧飒飒: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响声。
边声:边境上的各种声音。
戍角:守卫军营的号角声。
征鼙:战争中的鼓声。
青冢北:指王昭君墓以北,泛指北方边疆。
黑山西:黑山之西,也是泛指边疆地区。
沙飞:沙尘飞扬。
路人迷:行人迷失方向。
铁衣:战士穿的铁甲。
战马:作战用的马。
血沾蹄:形容战斗激烈,马蹄都沾上了血。
破蕃奚:打败外族蕃奚,蕃奚是古代对某些北方民族的泛称。
凤皇诏:皇帝的圣旨,凤皇即凤凰,常用来象征皇帝。
丹梯:红色的阶梯,比喻朝廷的官阶。
- 翻译
- 秋风强劲,广袤的沙漠上大雁飞行的高度很低,云层排列得像战阵一样整齐。
风声呼啸,边境的各种声响四处响起,忧愁中听到守卫军营的号角和征战的鼓声。
青冢的北方,黑山的西面。沙尘飞扬聚散不定,常常让过路的人迷失方向。
战士的铁甲冰冷,战马的蹄子沾满了鲜血。
打败了外族蕃奚,接到皇帝的圣旨,一步步踏上朝廷的红色阶梯晋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景象,通过对秋风、雁阵和边声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诗人运用“萧萧飒飒”来形容秋风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厉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感,同时通过“愁闻戍角与征鼙”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思念和担忧。
诗中还描写了自然景观,如“青冢北,黑山西”,勾勒出一片辽阔而又荒凉的地貌。而“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则表现了环境的多变与旅途中的不易。
最后,“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结尾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则是对军事行动的一种隐喻,通过“凤皇诏下”来强调命令的权威性和紧迫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现了边塞之地的苍凉,也反映了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与孤独。它以一种沉郁顿挫的笔法,勾勒出一个战乱时期的悲壮画面,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自栗子关十里至回龙阁遇雨作
谷口自诘曲,关势何隆嵷。
十步九回折,磴道连苍穹。
杂树涧忽满,幽樛青濛濛。
数折至绝顶,开阖无始终。
下见沅江水,沿洄循谷中。
鸟道挂一线,下上如蚕丛。
舆人声号呼,侧足临蛟宫。
十里见杰阁,回龙盘虚空。
秋色昨夜至,飒沓来长风。
关门飞急雨,溅沫悬玉虹。
咫尺路已绝,豁达山岩通。
歇马投古驿,解衣闻秋虫。
忻州婴杵庙·其一
烈士不爱生,亦不卤莽死。
苟生颜面羞,徒死魂魄耻。
生死各有立,机括妙相倚。
婴杵得其深,一发存赵祀。
千夫共舆瓢,不如道旁委。
两人利断金,同心而殊轨。
间牒有阴阳,奇正相表里。
神鬼未能窥,宵小安足拟。
赵朔亦何人,得士有如此。
驱车出忻州,酹酒吊故里。
秋风正萧骚,浩歌热双耳。
带兆虽中绝,巢卵岂俱毁。
藏山不可求,哀哀哭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