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与君交者,乃自吴趋见。
忧或枉惠劳,乐亦同酣宴。
把袂(bǎ mèi)的意思:指好朋友之间互相扶持、相互帮助的情谊。
朝寺(cháo sì)的意思:指早晨或黎明时分去寺庙祈福、烧香拜佛。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恩爱(ēn à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感情深厚、相互关心、互相关爱的状态。
酣宴(hān yàn)的意思:指宴会上人们欢乐饮酒、尽情享受的场景。
嘉荐(jiā jiàn)的意思:推荐、表扬
江浔(jiāng xú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
金雘(jīn wò)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高尚、充满智慧和魅力。
临觞(lín shāng)的意思:指临近拿起酒杯,即将开始喝酒。也用来比喻接近某种事物或即将发生某种情况。
令德(lìng dé)的意思:指能够令人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威严,使人尊敬和敬畏。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琼枝(qióng zhī)的意思:美丽的花朵。
投分(tóu fèn)的意思:指在赌博或竞技中投入赌注或注资。
吴趋(wú qū)的意思:指追随权势者,投靠有势力的人。
乡县(xiāng xiàn)的意思:指乡村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形容相隔很近的地方。
心若(xīn ruò)的意思:形容心境平静、无所畏惧。
燕甸(yàn diàn)的意思:指人们迁徙或远离故乡,到达新的地方定居。
异乡(yì xiāng)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指外地或外国。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承明庐(chéng míng lú)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庇护和指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出京郑张王三子觞予祠亭作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与勉励。
首句“昔与君交者,乃自吴趋见”,回忆起过去与友人的相聚,从吴地而来,表达了深厚的友情。接着,“一朝越江浔,千里返燕甸”描绘了友人分别后各自踏上不同旅程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感伤。
“谒帝承明庐,伊予蒙嘉荐”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在帝都的生活中,得到了友人的推荐和赏识,暗示了友人间的相互提携与支持。接下来,“已倾金雘心,复接琼枝面”则进一步描绘了友情的深厚,如同珍贵的金玉与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忧或枉惠劳,乐亦同酣宴”表现了友情中的相互关怀与共度欢乐时刻,无论是忧愁还是快乐,都能与友人一同分享。随后,“投分踰三载,恩爱两无变”强调了长久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感情不变。
最后,“宁期谢朝寺,重与异乡县”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分别在即,也希望能再次相遇。面对离别,“临觞心若焚,把袂泪如霰”生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泪水如雨下落,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哀伤。
“努力崇令德,毋谓名可贱”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辞,希望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以名利为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哀愁,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