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鹃·其一》
《闻鹃·其一》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花枝疑恨血到处山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禁(bù jīn)的意思: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春深(chūn shēn)的意思:形容春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恨血(hèn xuè)的意思:极度憎恶或痛恨的情感。

逆旅(nì lǚ)的意思:逆旅指的是逆流而行的旅途,比喻走上与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枕上(zhěn shàng)的意思:枕头上面,表示非常亲近、亲密的关系。

翻译
帝王的灵魂声声悲切,让我无法抵挡这哀痛
都是因为国家破碎,怎能说是责怪春天太深沉
枕头上的隐士思绪万千,灯光下旅人的内心愁苦
花朵仿佛带着哀怨的鲜血,洒满山林各处
注释
帝魄:帝王的灵魂。
切:悲切。
教侬:使我。
听不禁:无法抵挡。
都缘:全是因为。
伤国破:国家破碎。
岂是:怎能是。
怨春深:责怪春天深沉。
枕上:枕头上。
幽人:隐士。
思:思绪。
灯前:灯光下。
逆旅心:旅人的心。
花枝:花朵。
疑恨血:带着哀怨的。
到处:各处。
映山林:洒满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闻鹃(其一)》,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诗中通过鹃鸟声声切的叫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破碎、人民受苦的深沉哀痛和无尽思念。

"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开篇即以鹃鸟的叫声为背景,"帝魄"指的是鹃鸟,这里借用其悲鸣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哀伤。"教侬听不禁"则说明这声音让人无法抗拒,是如此地触动人心。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诗人的情感来源,不仅仅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生出愁绪,而是因为国家的破碎和人民的苦难,这才是深层次的哀痛所在。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这里诗人通过夜晚躺在枕头上的思念,以及点灯时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表达了自己孤独旅途中的思念之深。

"花枝疑恨血,到处映山林。" 最后两句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花枝疑恨血"来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感受,"到处映山林"则是这种哀痛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强烈哀痛。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曹不占挽词二首·其一

年年除莫即相呼,夜语如君不可无。

为报岁寒同社客,今年不要作柴炉。

(0)

郑氏母挽词二首·其一

片片花飞上巳村,谁将双泪哭寒原。

明朝况是初三日,好把流杯为续魂。

(0)

原上卧龙无起日,柱头化鹤见何年。

(0)

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二首·其二

顾予生最后,相去又临川。

欠识先生面,幸亲令子贤。

典型端有自,衣钵岂无传。

德似君家好,清修一节坚。

(0)

和宦叔送往临川

征衣何惜染尘埃,款段搜诗亦快哉。

百里亭长与亭短,一天云合复云开。

倾茅柴酒和馀粕,弹接䍦巾去薄塺。

不是剡溪清兴尽,声声杜宇劝归来。

(0)

句·其四

蜀道盘纡去不迷,故园犹在武阳西。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