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竹林中亭阁错落、雅士共聚畅游的画面。"可于万竹列亭舍"一句,以“万竹”展现竹林之广袤,竹影婆娑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自然景观。"当与九老同游观"则引入了古代文人雅士相聚畅游的情境,"九老"通常指古代高寿的文人,此处借指一群学识渊博、年事已高的文人,他们共同游览观赏,享受着自然之美与文化的交流。
整诗通过“万竹”与“九老”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也凸显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在这样的场景下,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有对知识、友谊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精神与物质双重满足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入松·王孙去後几时归
王孙去后几时归。
音信全稀。
绿痕染遍天涯草,更小红、已破桃枝。
此恨无人共说,梦回月满楼时。
只应明月照心期。
一向舒眉。
若还早遂蓝桥约,更不举、玉盏东西。
怎望黄金屋贮,只图夸道于飞。
送林自知自幕中归常亭
始吾与林子,周旋大江东。
子方清且贫,简瓢屡云空。
劲气凛不折,耿耿如长虹。
明年擢高科,对策大明宫。
一尉迟五年,出入无奴僮。
再见湘水滨,凛凛复昔同。
招徕元戎幕,泛绿依芙蓉。
小生敢相吏,故人傥相从。
云胡岁未竟,决去如霜鸿。
挽之不可留,聊复少从容。
老我慵且钝,栽培欠深功。
子进未可量,德业方崇崇。
永怀昔君子,和气填心胸。
濂溪霁月明朗,伊水春风融。
至今想其人,犹为起敬恭。
天资贵强矫,学力无终穷。
我如石之顽,迟子相磨礲。
子质虽玉莹,可废它山攻。
雁峰毋久留,来思灵麓峰。
《送林自知自幕中归常亭》【宋·真德秀】始吾与林子,周旋大江东。子方清且贫,简瓢屡云空。劲气凛不折,耿耿如长虹。明年擢高科,对策大明宫。一尉迟五年,出入无奴僮。再见湘水滨,凛凛复昔同。招徕元戎幕,泛绿依芙蓉。小生敢相吏,故人傥相从。云胡岁未竟,决去如霜鸿。挽之不可留,聊复少从容。老我慵且钝,栽培欠深功。子进未可量,德业方崇崇。永怀昔君子,和气填心胸。濂溪霁月明朗,伊水春风融。至今想其人,犹为起敬恭。天资贵强矫,学力无终穷。我如石之顽,迟子相磨礲。子质虽玉莹,可废它山攻。雁峰毋久留,来思灵麓峰。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9667c699e157030628.html
寿杨讑父
迅雷地中藏,当此沍寒日。
积阴排层空,初阳露微茁。
而日天地心,於此见机括。
良犹势方升,犹木吐牙卉。
培壅勿使伤,怒长焉可遏。
此理之在人,善端实初发。
荧荧火针燃,涓涓泉欲达。
吁嗟道心微,物欲易攻夺。
差之一毫芒,相去舜与桀。
要须二者间,明辨与精察。
见义勇必为,欻如夭之决。
去恶凛勿疑,剨如刃之割。
坐令人伪消,但觉天机活。
四时无非春,八荒皆在闼。
喜君生兹辰,聊为演此法。
原祝君寿长,勿嫌吾诗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