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烟(bì yān)的意思:指炊烟或炉火的色彩,也可用来形容景色美丽、清新。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不迁(bù qiān)的意思:坚守原地,不移动或不变化。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高踪(gāo z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化碧(huà bì)的意思:指云彩变幻多姿,如碧玉一般美丽。
流泉(liú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涌出,喻指文章或言辞流畅而有力。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潸然(shān rán)的意思:形容悲伤时流泪的样子。
松龛(sōng kān)的意思:形容神态慵懒,不拘小节。
塑像(sù xiàng)的意思:用泥土、石膏、铜等材料制成的人像或动物像。
煨烬(wēi jìn)的意思:煨烬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火焰已经熄灭或者灰烬已经冷却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已经消亡或者已经结束。
杳然(yǎo rán)的意思:形容事物消失无踪、不可寻觅
野岸(yě àn)的意思:指野外的岸边,比喻人的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枕流(zhěn liú)的意思:形容大量的泪水像流水一样从眼中流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佛教文化的坚韧。首句“兵火焚诸刹,楼台化碧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战争中寺庙被焚烧的惨状,楼台在烈火中化为一片碧色的烟雾,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佛教圣地遭受的破坏。
接着,“松龛横野岸,塑像枕流泉”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悲凉的氛围。松龛横卧于野外,塑像则依偎在潺潺流水旁,这些宁静的场景与前文的战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使在战乱中,佛教文化依然保持着其内在的平和与坚韧。
“志述都煨烬,功名独不迁”进一步揭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层意义。尽管战争摧毁了记载历史和信仰的载体,但佛教所追求的真理和功德却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精神超越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高踪杳然梦,不觉涕潸然”以梦境般的结尾,表达了对逝去的佛教文化和信仰的怀念之情。即使在梦中,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和信仰也难以忘怀,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泪水悄然滑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背景下的佛教遗迹,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坚韧与永恒,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