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阿 育 王 寺 舍 利 塔 宋 /叶 茵 粒 粟 悬 悬 左 角 钟 ,几 年 镇 压 梵 王 宫 。要 知 八 万 四 千 所 ,元 在 寻 常 一 念 中 。佛 现 紫 金 归 胜 地 ,僧 夸 乌 石 坠 虚 空 。毫 光 起 处 无 人 见 ,明 月 堂 前 玉 几 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梵王(fàn wáng)的意思:指尊贵的僧人或佛教高僧。
毫光(háo guāng)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光亮。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起处(qǐ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胜地(shèng dì)的意思:指美好的风景名胜地或适宜居住的地方。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王宫(wáng gōng)的意思:指帝王的宫殿,也用来比喻权力中心或高级官员的住所。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悬悬(xuán x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悬而未决,不明朗。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玉几(yù jǐ)的意思:指人的脸色白皙如玉,容貌美丽。
月堂(yuè táng)的意思:指月亮照耀下的堂屋,比喻高雅的文化氛围。
镇压(zhèn yā)的意思:通过武力或强力手段压制、制服某种势力或行为。
紫金(zǐ jīn)的意思:紫色和金色,形容非常珍贵和宝贵的东西。
梵王宫(fàn wáng gōng)的意思:形容非常华丽、庄严的宫殿或建筑物。
八万四千(bā wàn sì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极其繁多。
- 注释
- 粒粟:比喻极小的事物。
悬悬:悬挂的样子。
左角钟:指寺庙中的钟。
镇压:守护。
梵王宫:佛教中的宫殿,象征神圣之地。
八万四千所:泛指众多的佛寺。
元:本来,原来。
寻常一念:平常的思想或念头。
佛现:佛祖显现。
紫金:象征尊贵的金色。
归胜地:回到神圣的地方。
乌石:黑色的石头,可能指佛像或某种象征物。
坠虚空:从空中落下。
毫光:微弱的光芒。
无人见:不被人察觉。
明月堂:明亮的月光下之堂。
玉几东:玉制的桌子东边。
- 翻译
- 一颗颗小米般的小钟挂在左角,多年以来镇守着梵王宫殿。
要知道那无数的佛寺,其实都源自于人们平常的一念之间。
佛祖显现在紫色的金色之地,僧人夸赞乌石从空中落下。
光芒乍现时无人察觉,只有明月堂前的玉几东方可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佛教圣地的壮丽景象和深邃意境。开篇“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阿育王寺舍利塔的宏伟与古老,那个悬挂在左侧的铜钟似乎承载着岁月的沉重,它静默地镇守着梵天之宫,彰显出佛法的庄严与神圣。"几年"二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接着,“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探索,诗人通过对阿育王寺舍利塔众多佛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智慧深邃而又普遍存在的赞叹。"八万四千所"出自佛典,是指佛陀教化众生的无尽智慧,而“元在寻常一念中”则是诗人内心所悟,即这些智慧本就在平凡生活的一念之间,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下片“佛现紫金归胜地,僧誇乌石坠虚空”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述了寺庙中佛像与僧侣的境况。“佛现紫金归胜地”描绘了佛祖庄严神圣的形象,似乎在告诉我们真理和胜利终将归于光辉灿烂的地方;而“僧誇乌石坠虚空”则展现了一位僧侣在幽深的岩石中修行,他的声音仿佛融入了空寂之中,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至高无上的境界。
末两句“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毫光"指的是佛光,"无人见"则表达了这种神圣之光难以为凡人所见;"明月堂前玉几东"则是在这样的夜晚,寺庙前的明月下,一张洁白的玉几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等待着内心的觉悟。
整首诗通过对阿育王寺舍利塔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更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深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范知县美解赴京分题得九仙台
玉山根盘数百里,上有高台半空起。
地辟天开玉削成,今来古往神居止。
亭亭万仞撑晴空,旭日照耀金芙蓉。
层崖叠嶂镇晴雾,紫萝碧草摇春风。
九仙仙去一千载,不在缑山定瀛海。
月明环佩每归来,台上遗踪宛然在。
使君閒暇寄登临,历览遗踪慨古今。
指点群峰三十六,石崖飞瀑能清心。
苍凉落日归林鹤,台上霞光烂相烁。
翛然游罢去朝天,何日烧丹寻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