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山禽》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描绘山中鸟儿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势路权门不负人”,以“势路”和“权门”为背景,暗示了社会中的权力与地位,而“不负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道德原则、不被世俗权力所左右的坚持。这句诗预示着接下来的描述将聚焦于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次句“林亭花竹且藏身”,进一步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在自然怀抱中寻求心灵寄托的画面。林亭、花竹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避风港,暗示了他希望在自然之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三句“山禽地瘴嘲啾叫”,将视角转向山中的鸟儿,它们的啼鸣声在“地瘴”(可能指山中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这里的“嘲啾叫”不仅描绘了鸟儿的声音,也隐含了诗人对世间纷扰、不公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山禽的啼鸣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即便身处险恶之地,也要保持清醒与警觉。
最后一句“又使无明动一尘”,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诗人通过山禽的啼鸣,反思了自己内心的波动与反应。这句话意味着,在面对外界的喧嚣与不公时,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让外界的干扰轻易动摇自己的心神。诗人以此告诫自己,也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是通向内心平和的关键。
综上所述,《山禽》一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瓦瓢赞
异哉此瓢,脩吭矬身。弗生爪蔓,生陶家轮。
我疑其中,藏十洲春。昔有列仙,杂于市人。
屋檐悬之,自旦及申。辄入其中,偃仰而卧。
而楼居者,见之胆破。遂从之游,推挤莫可。
挽而同登,相向而坐。如四老人,会商山果。
唯简素公,道貌天容。岂其人欤,出处略同。
道山岿然,弱水之东。何时来归,泠然御风。
而以此瓢,挂之瘦筇。我作妙语,天葩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