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岁暮得林缉熙平湖书》。诗中通过与友人林缉熙的通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开缄不见平湖字”,描绘了诗人拆开信件时的情景,却未见期待中的“平湖”二字,这里的“平湖”可能寓指友人的名字或某种特定的称谓,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情感的寄托。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失落交织的情绪氛围。
次句“君往平湖今几冬”,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将时间概念引入,暗示友人离开的时间之长,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切和思念。这里的“几冬”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暗含着岁月更迭、季节变换的意象,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后两句“想见朱颜非往日,故人林下首如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友人现在的模样,与过去相比,容颜已非,头发蓬乱,这既是对外表变化的描述,也是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林下”一词,既指自然界的树林,也隐喻了隐逸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友人可能过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与诗人内心追求的自由、宁静相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思考。在语言上,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陈献章作为明代文学大家的独特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峡石驿
啼鸠唤雨鹊唤晴,湿云正傍晴云生。
居人自爱新雨足,一牛朝耕破山绿。
山神高敞芙蓉屏,头鬓乍沐光盈盈。
霞绡雾縠远莫辨,窥客但讶长眉青。
我行更出层厓上,足底流云水声响。
苔痕黏屐一寸深,石笋棱棱雨中长。
回飙萧瑟吹衣裳,欲断不断愁烟峦。
连峰去华三百里,已有清气飘中原。
平生不识秦川路,一片愁心落何处。
道旁垩壁余古灰,独自题名石间去。
云杜馆·其二
交穷览异方,忘此为楚越。
危动众不应,隐忍余不发。
余闻古贤达,先世常遁佚。
观其所蕴异,保焉则终吉。
郫上田一廛,昔者杨季室。
子云龙蛇志,昌辞早慕屈。
吾观反骚作,意胜草元日。
亦复胜献赋,长杨羽猎笔。
投阁固哂众,执戟已嗤黜。
何如岷山阳,终念守沈郁。
观音岩
入门未见泉,泠泠已盈耳。
洗耳兼洗心,浩若无尽水。
以彼活泼机,悟兹静深理。
石阑护坛高,藤萝俯涧底。
树根托虚无,壁立忧倾圮。
天乔互撑拄,绿映须眉喜。
六月森阴寒,万籁增清美。
一杯祷山灵,住山从此始。
何处无林泉,不归吾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