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
分明触起童时景,只有髭须换老苍。
天涯明月,早开窗、打叠将伊回避。
不道关心回避处,早避断魂无计。
万叠沧波,五更短梦,到枕喧虫思。
挑灯猛想,置身今在何地。
携手暂并闲阶,冰轮乍碾,照澈离人泪。
况觅佳期还寝去,曲曲屏山怎睡。
仔细容光,端详情况,争忍重回记。
方诸如许,铸成此错真恚。
一片飞花,搀着柳绵,摇荡新燕。
春光几度飘扬,客里出门初见。
久疏步屧,准拟访友宣南,偷闲半日逢僧院。
枨触旧游来,却寻春情倦。回旋。
丁香花底,芍药阶前,踏青曾遍。
前度刘郎,不是空怀人面。
再来何日,待作索米东方,从容割肉金銮殿。
门馆觅鸥波,看车停双钿。
簇蝶裙腰,钿蝉鬓影,前度嬉游春时节。
绮陌香泥,昨夜初飘春雪。
妆点出、夹岸琼楼,映灯火、繁星明灭。
那知他、瓦冷圆月,栏干偎罢被池热。
匆匆骊唱又发。谁向青青客舍,垂条攀折。
淡粉轻烟,珍重泰娘留别。
邀顾曲、檀板梨园,约载花、玉骢金埒。
总今日、回首音尘,个侬先愁绝。
一桁衣香晒晚晴。几生修到夕阳明。
那人梦向玉山行。
纱眼尚知人意思,帘钩不解汝心情。
呢喃燕语作么生。
者番物色。算水嬉结网,柯亭评笛。
报道芙蓉,叶叶花花近攀摘。
金屋安排渐稳,单欠我、催妆词笔。
正怪汝、打桨迎来,耽搁挂蒲席。汧国。笑寂寂。
漫记与绣襦,旧恨眉积。著人欲泣。
揉损缭绫夜深忆。
繁掾香囊叩叩,应不数、香车油碧。
更待我、平视也,洛神赋得。
地近阑干能几尺。一夜东风,点尽梅花白。
只有一窗窗纸隔。不知谁弄江城笛。
花气药炉多病客。疏影暗香,绝调今难得。
逝水年华看锦瑟。昭君关塞琵琶黑。
路转峰回处,苍松各不群。
一溪都见底,五老尚横云。
海外多奇字,山中只旧闻。
流芳桥上伫,水石本清芬。
黄昏又近。这疏疏密密,抛撇谁领。
无限斜阳,上尽帘钩,帘卷西风人静。
诗人见说如伊淡,怎淡到、烟痕都暝。
就个中摸索渠侬,孤袖暗香齐冷。
慰藉消魂瘦损,暮云破一角,漏泄清景。
压帽欹斜,依样朝来,只有寒温差省。
范围约束疏篱管,管不住、周遮三径。
恰小窗、落墨徐熙,一幅折枝相映。
早安排折柳唱阳关,送君挽征衫。
竟里亭斜月,重门上钥,细雨春帆。
翠被薰香拥处,汝手执掺掺。
罗帐灯昏际,离思难缄。
此去闺中风暖,已绿波人远,草长江南。
更遥遥青翰,何以报瑶函。
只春风、白铜堤上,与黄河、远上共矜严。
好依旧、临风杨柳,万缕长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