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9岁能文。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家庄(在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有苏味道,他属于赵郡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其有著名后裔为苏轼,以后有人因官居于赵郡,因此而留居下采。苏味道的父亲苏荣,也没有多大官位,味道自小聪颖,并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因此他及第后官位虽不算十分畅通,但在武则天当政时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跻身相位。在当时强权当政时,他为避免得罪各方,而处事模棱两可,故又有“苏模棱”之称。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味道弟味玄,也居官膳部员外郎。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然成就不及沈、宋。《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衣冠冢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妻子为一代名将裴行俭之女。味道子辈有苏伯,膳部员外郎;苏份;苏倜,兖州刺史;苏惋,职方员外郎。味玄子辈有苏偃。味玄孙辈有,苏油、苏准、以及任郴州刺史的苏汤。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苏味道唐
咏雾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咏虹
纡馀带星渚,窈窕架天浔。
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人沈。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
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咏霜
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氛归。
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
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
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咏井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
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
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
荔浦方南纪,蘅皋暂北临。
山晴关塞断,川暮广城阴。
场圃通圭甸,沟塍碍石林。
野童来捃拾,田叟去讴吟。
蟋蟀秋风起,蒹葭晚露深。
帝城犹郁郁,征传几骎骎。
回忆披书地,劳歌谢所钦。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
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
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
风摇蜀柹下,日照楚萍开。
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泽隈。
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
津吏挥桡疾,邮童整传催。
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