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歌者十二首·其二》
《歌者十二首·其二》全文
唐 / 司空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清回烦暑潇洒,艳逐寒云变惨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烦暑(fán shǔ)的意思:烦闷的夏天。

管弦(guǎn xián)的意思:指乐曲演奏的技巧和方法,也泛指各种事物的安排和协调。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云变(yún biàn)的意思:指事物突然发生变化,转瞬即逝。

玉树花(yù shù huā)的意思:形容美女的容貌美丽动人。

注释
玉树: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花飘:花朵飘落,象征衰败或结束。
凤失栖:凤凰失去栖息之处,寓意美好事物的消失。
管弦:指音乐。
低:此处指音乐声调低沉。
清回:清凉回归,意指暑气消退。
烦暑:炎热的夏季,引申为烦恼或困扰的状态。
潇洒:形容举止、神情或景物清新自然。
艳逐:花色鲜艳,追逐或随风飘散。
寒云:寒冷的云彩,象征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惨悽:凄惨悲凉,形容情绪或气氛的低落。
翻译
美丽的花儿随风飘落,凤凰失去栖息之地,音乐声中传出低沉的旋律。
清冷的气息驱散了烦闷的暑气,花朵的娇艳随着寒冷的云彩变得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又美丽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寒冷,以及音乐中的低沉与哀婉。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绐出了一种凄美的景象。玉树比喻高雅脱俗的植物,而其上的花瓣随风飘落,宛如凤凰失去了栖息之地,这既是对自然界中某些事物生命脆弱性的描写,也隐含着一种哀愁的情怀。

"一声初压管弦低"则转入了音乐的描述。这里的“一声”指的是乐曲开始的第一声音,"初压"意味着是刚刚开始,而"管弦低"则表达出乐音的低沉与柔和。这不仅是在形容音乐的氛围,也在传递一种淡淡的忧郁。

接着,“清回烦暑成潇洒”一句,通过“清回”二字描绘出秋天凉爽的气息,而“烦暑”则是对夏末秋初时分的热气和烦躁的心情做了委婉的表达。"成潇洒"则形容暑气逐渐消散,转变为清新的秋意。

最后,“艳逐寒云变惨悽”一句,以“艳逐”形容美丽而又哀愁的事物随着“寒云”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凄凉。"变惨悽"则是对这种景象的深刻感受,既有自然界的萧瑟,也有人情的冷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和音乐氛围的营造,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悲凉与哀愁,是一首意境幽深、感情丰富的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司空图

司空图
朝代:唐   字:表圣   生辰:837~908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猜你喜欢

题本觉寺

春禽嚼徵更含宫,唤我精蓝路易穷。

雨雪不垂成暮霭,花开都尽怨东风。

一川芳草低随水,满眼青山半插空。

跃马归来尤寂寞,此怀欲与故人同。

(0)

减字木兰花·其五

屈亭湘浦。怨尽朝云还暮雨。知是谁何。

赋得清愁尔许多。爱来慵去。此意平生成浪许。

著尽茸袍。想像江梅雪后娇。

(0)

水龙吟

春溪漠漠如空,望中只与新愁去。

何知尚有,烟间馀怨,洛津闲赋。

已瘦难丰,久离重见,好春如许。

念海棠未老,荼欲吐。且莫恨、风兼雨。

休问无情水驿,载幽怀、小桡轻橹。

君看睡起,平阶柳絮,入门花雾。

才尽无奇,客残如扫,一尊谁举。

怅行云断后,祗应梦里,有澄江句。

(0)

芭蕉

摇摇如扇叶,风颤午窗阴。

素不生枝节,人皆见赤心。

(0)

和幽居·其四

谢他逋客请回车,曳钩清溪尽可渔。

一饱何思更何虑,四时无欠亦无馀。

鸥闲与我两相似,鸠拙于人百不如。

金马玉堂梦难到,凄凉分已爱吾庐。

(0)

和饮仙阁

沧波万顷涵秋绿,曲和泰山酿醽醁。

相逢一醉谁能辞,纷纷麈谈霏屑玉。

主人名阁意寓言,不饮俗客只饮仙。

眼前具足吞云梦,气象豁达无颇偏。

一时价高洛阳纸,迭唱更酬萃朱紫。

好风吹月入酒卮,志气飘逸神爽飞。

悠然清兴正未艾,晨光峰头忽熹微。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