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人(bāng rén)的意思:指同一个国家的人民。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洞疑(dòng yí)的意思:怀疑、猜疑
东阳(dōng yáng)的意思:指形容人或事物极具才华、出类拔萃。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画师(huà shī)的意思:在作品或计划的关键部分加上精彩的点缀,使之更加完美。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沈隐(shěn yǐn)的意思:指深藏不露、隐藏起来的样子。
县令(xiàn lìng)的意思:指官职较低的官员,也用来形容地位低下的人。
仙境(xiān jìng)的意思:指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就像仙人居住的地方一样。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隐侯(yǐn hòu)的意思:指隐藏在背后,没有显露自己才能的人。
吟咏(yín yǒng)的意思:吟咏指用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歌颂。
雍州(yōng zhōu)的意思:指治理有方、安定有序的地方。
曾经(céng jīng)的意思:曾经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 注释
- 东阳:地名,指浙江东阳。
沈隐侯: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这里代指有文化积淀的地方。
化得:使得。
邦人:指当地的人们。
县令:古代地方官员。
风流:形容有才情,风雅。
谭洞:可能是地名,潭边的洞穴。
仙境:如梦如幻的美妙之地。
丹青:绘画艺术。
雍州:古地区名,这里泛指远方。
寻常:普通。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
凛生秋:使人感到如同秋天般的凉爽。
- 翻译
- 东阳本来就是风景优美的地方,更何况还有沈隐侯这样的历史人物曾在此居住。
这里的百姓都懂得欣赏和吟诵诗歌,连现在的县令也颇具文采风流。
新开的谭洞仿佛进入了仙境,美景被远方的画家描绘到了雍州。
即使是普通的画师描绘,这幅画在三伏天也能让人感受到清凉之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阳山水的美丽景色,并且提到了沈隐侯曾在此地,显然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致敬。通过“化得邦人解吟咏”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块地方文化底蕴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当地百姓能够像过去那样欣赏和传颂这份美丽的愿望。而“如今县令亦风流”则显示了对现任县令品行的肯定,认为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
接下来的“新开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地方。这里的“新开谭洞”可能指的是一处新的发现或者开发的景点,而“远写丹青到雍州”则是对这份美景持续到远方的描绘,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最后,“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则是在说,即便是普通的画师,在这个季节也能够捕捉到这种美丽的景色,并将其传递出去。这里的“三伏”指的是夏季最热的三个时段,而“凛生秋”则是在形容即使在酷暑中,艺术家依然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东阳山水之美,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风流志士的赞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岁暮寄怀家兄子定临汝舍弟子益洪都·其三
老亲年六旬,素发垂两耳。
筋力已非昔,疴疾渐丛起。
三时缺温情,百念交惧喜。
负米徒远游,岂尽奉甘旨。
况念先世来,潜德久未启。
显扬匪异人,凌替责难诿。
《诗》《书》笃遗训,家声庶有豸。
相期各努力,黾勉自今始。
岁暮寄怀家兄子定临汝舍弟子益洪都·其二
申旦不能寝,念我同气人。
飘泊各异县,邈若胡与秦。
百年复几何,一别三四春。
山川隔言笑,寤寐见精神。
羁禽困罗绁,奋飞道无因。
多忧捐心志,易与衰暮邻。
怀哉保颜色,堂上有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