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立春喜晴于是郡人久不出矣三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膏火:比喻生活或事业的活力。
无光:失去光彩。
累年:多年。
欢娱:欢乐。
少味:缺乏趣味。
穷边:困厄的境地。
强:勉强。
箫鼓:乐器,用于庆祝或娱乐。
乌帽:古代官员或士绅常戴的黑色帽子,这里代指客人。
勾引:引诱。
游人:游客或闲逛的人。
近酒前:靠近酒席。
- 翻译
- 膏火已经多年没有光芒,欢乐中也失去了原有的滋味,仿佛处在困境的边缘。
人们勉强吹奏着箫鼓,迎接那些戴着黑色帽子的客人,只是为了吸引游人靠近酒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在元宵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也称为上元节,通常指农历正月十五)立春之际,对于久不出门的郡人而言,终于迎来了晴朗天气,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庆氛围的情景。诗中透露出一种久困后得以释放的欢愉心情。
"膏火无光巳累年"一句表明了过去连续多年的沉闷气候,让人感到压抑和乏味,"欢娱少味是穷边"则进一步强调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枯燥与单调。然而随着节日的到来,一切都为之一变。
"强吹箫鼓迎乌帽"中,"强吹箫鼓"形容乐队用力吹奏乐器和敲击鼓点,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迎乌帽"则是指迎接戴着黑色官帽的人群,这里可能暗示了官方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也参与其中。
"勾引游人近酒前"一句,则描绘出商贩们通过各种手段吸引过路游客前往酒馆的场景,"勾引"二字表现出了招徕和诱导之意,透露出商人们对生意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久违的晴朗天气与人们的欢乐心情相结合,展现了节庆时分的热闹场面,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答晁百谷元归
嗟我与君为近亲,向来未识但有闻。
维夏临川省伯父,时君束书寄荒村。
岂知邂逅宜春郡,皎如玉树相辉映。
品题旧熟大参文,诸公所作皆传信。
探怀赠我一纸诗,功名慷慨真男儿。
我衰怕作此硬语,君言水涨方东之。
外家自有文章种,国朝名家居伯仲。
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