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其三》
《感秋·其三》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大人乾德精诚应纯刚。

在天丽星日,在地为丘冈。

六龙无停驭,大化茫茫

喈喈玄圃凤,知时亦鸣阳。

伏鼠忌灵曜飞虫炎光

阴类各自私,至明何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人(dà rén)的意思:成年人,指年龄较大的人。

大化(dà huà)的意思:扩大、放大

飞虫(fēi chóng)的意思:指蜂、蝇等小昆虫。

各自(gè zì)的意思:各自指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状况或意见。

何伤(hé shāng)的意思:表示没有什么可伤心或可悲的事情

喈喈(jiē jiē)的意思:喈喈指的是声音洪亮,喧闹而有力。

精诚(jīng chéng)的意思:指心灵纯粹,情感真挚,态度真诚。

灵曜(líng yào)的意思:形容光芒明亮、神采奕奕的样子。

六龙(liù lóng)的意思:指六位英勇而强大的人物或力量。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乾德(qián dé)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玄圃(xuán pǔ)的意思:指经验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炎光(yán guāng)的意思:指火焰的光亮,也用来形容阳光的炽热。

阴类(yīn lèi)的意思:指阴险狡诈之人或事物。

庸何(yōng hé)的意思:庸俗之人。

至明(zhì míng)的意思:指非常明亮或极其明确。

自私(zì sī)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三)》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

首句“大人秉乾德,精诚应纯刚”,以“大人”象征天地间的主宰者,以“乾德”代表宇宙的本源力量,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坚定与纯粹。接着“在天丽星日,在地为丘冈”描绘了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景象,星日照耀天空,丘冈屹立大地,展现了自然界壮丽与和谐的一面。

“六龙无停驭,大化何茫茫”中,“六龙”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宇宙变化的无穷无尽,而“大化”则指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充满了未知与浩瀚。“喈喈玄圃凤,知时亦鸣阳”则借凤凰鸣叫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节奏,即使在秋季,生命依然充满活力与希望。

“伏鼠忌灵曜,飞虫恶炎光”通过对比伏鼠对光明的恐惧与飞虫对热光的厌恶,隐喻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最后,“阴类各自私,至明庸何伤”表达了对人性中自私与贪婪的批判,同时也提醒人们,真正的光明与和谐并非伤害他人所能获得,而是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与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以及社会的独到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探索。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吴白楼重修清风亭有述次韵·其二

竹色青疑上采椽,蓊阴凉可玩遗编。

诗成每向花前酌,酌到梅花又一年。

(0)

发龙江

浦树亭亭散晓晴,钟山回望转分明。

顺风顺水船如马,初是朝天第一程。

(0)

寄银台弟及写怀各一首俱用其采石登高韵·其二

柳暗春城起暮烟,城头残照数峰妍。

欣同道侣寻颜乐,懒听诗翁咏李娟。

蜂蝶有营终自苦,夔蚿何校漫相怜。

素来心事如弦直,得谢浮名更洒然。

(0)

哭族祖壁翁·其二

尘世劳多佚未偿,桑榆无复系斜阳。

负薪有望前闻在,坦腹多能后事详。

每忆转蓬聊异县,不知埋骨定何乡。

旧时长径山头月,夜夜清光满屋梁。

(0)

送薛全卿之淮安

往还不尽斯文好,犹喜分符近在淮。

洪范刚柔归拟议,小民休戚系科差。

风含画戟森阶戺,雨湿青田尽海涯。

期月规模千古事,好音须慰故人怀。

(0)

送杨长史之任

璧水溶溶老翠芹,湘潭春色又平分。

裾长稳向王门曳,调古多从宦邸闻。

晓殿光华依大雅,晚窗消息付微醺。

有时梦绕同寅地,莫遣缄书隔暮云。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