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泻山瓢里,还寄此瓢来。
《寄释子良史酒》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释 子 良 史 酒 唐 /韦 应 物 秋 山 僧 冷 病 ,聊 寄 三 五 杯 。应 泻 山 瓢 里 ,还 寄 此 瓢 来 。
- 注释
- 秋山僧:秋天山中的僧侣。
冷病:疾病缠身,身体寒冷。
聊寄:暂且寄托。
三五杯:三两杯酒。
应泻:愿其流入。
山瓢:山泉之瓢,指装酒的瓢。
此瓢来:这瓢酒,指代酒。
- 翻译
- 秋天山中的僧人疾病缠身,暂且寄托这三两杯酒来慰藉。
愿这酒如山泉般流淌进瓢里,再将这瓢酒回寄给我。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寄释子良史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在山中因病而居住,诗人无法亲临探望,只能通过书信和几杯酒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与问候。
“秋山僧冷病”,这里的“秋山”营造了一种清凉孤寂的氛围,而“僧冷病”则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诗人可能通过这种描写来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
“聊寄三五杯”,“三五杯”并非实际数量的计数,而是一种随性之举,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这几杯酒传递自己的情谊。古代中国文化中,酒常用作社交媒介,这里的“寄”字体现了诗人心意的传达。
“应泻山瓢里”,这里的“应泻”可能是指水流的声音,或许暗示着远方山中的清泉之声。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
“还寄此瓢来”,“此瓢”指代为一物,象征着友情的载体。在这里,“还寄”意味着互相往来、不断传递的情谊。诗人希望这份情谊能够如同瓢中的清泉一样,源远流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简单的生活细节,将诗人的情感和对朋友的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特有的淡定与超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太仆李遇斋北上
天门开,佚荡荡,风烟销尽日月光,负图龙马荣河上。
此时谁不幕弹冠,仗剑宁愁行路难。
吴江桃李迎锦缆,长安杨柳拂银鞍。
君家高门百年旧,近者诗名遍江右。
好学常过司马门,时时酌我洲中酒。
我病吴山岁载徂,何能把盏临前除。
赠君长鞭还四顾,王良伯坰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