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清表瑞》
《河清表瑞》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天一皇极关西瑞图

洮兰初见底,匏子乍呈珠。

忆昔高皇兆,常澄碛石区。

神孙宝箓河伯祯符

日圭光见,中流璧影扶。

越裳知问译,作颂拟赓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箓(bǎo lù)的意思:宝贵的文献或文件

初见(chū jiàn)的意思:初次见面或初次接触。

关西(guān xī)的意思:关西指的是关心、照料、照顾等意思。

河伯(hé bó)的意思:指长江的神,也泛指大河的神灵。

皇极(huáng jí)的意思: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见底(jiàn dǐ)的意思:指事物的底部或底层被看到或触及,也可引申为了解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日圭(rì guī)的意思:指古代玉器上刻有太阳形状的装饰,比喻君子的品德高尚或有德行的人。

瑞图(ruì tú)的意思:指吉祥的图案或图画。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神孙(shén sūn)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机智的人。

天一(tiān yī)的意思:指天下第一,最优秀的人或事物。

献瑞(xiàn ruì)的意思:献上吉祥的礼物或贡品

一道(yī dào)的意思:指同一方向或同时发生的事物。

越裳(yuè cháng)的意思:指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域的衣着,比喻超越时代、地域、身份等界限。

祯符(zhēn fú)的意思:指好的兆头或预兆。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河清”这一祥瑞景象,象征着国家的昌盛与君主的德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天一道皇极”,开篇即点出主题,以“天一”象征至高无上的道,而“皇极”则代表君主的正统与权威,暗示了君主治理国家的至高境界。接着,“关西献瑞图”一句,通过“关西”这一地理方位,引出祥瑞之图的献上,预示着吉祥的到来。

“洮兰初见底,匏子乍呈珠”两句,以洮水清澈见底、匏子(葫芦)突然显现出珍珠,比喻国家政局清明、贤才涌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忆昔高皇兆,常澄碛石区”通过追忆往昔高皇(可能指汉高祖刘邦)治理下的国家景象,强调了国家治理的成效,以及对过去盛世的怀念。

“神孙膺宝箓,河伯复祯符”中的“神孙”可能指的是后代子孙,这里借以表达对后世君主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辈的美德,继续带来祥瑞。“宝箓”和“祯符”都是象征吉祥的物品,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祥瑞景象。

“三日圭光见,中流璧影扶”描绘了“河清”的景象,即黄河水变得清澈如玉,象征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同时,“圭光”和“璧影”也是古代象征吉祥的器物,进一步强化了祥瑞的主题。

“越裳知问译,作颂拟赓虞”最后两句,提到远方的越裳国来询问并表达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并拟作颂歌,延续虞舜时代的传统,进一步强调了对国家昌盛的颂扬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河清”这一祥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君主德行高远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桓伊

专利无厌世所憎,君昏臣暗谤将兴。

抚筝一曲开谗谀,臣泣君渐各自惩。

(0)

谢玄晖

归舟云树句能工,吟到澄江迥不同。

非是笔端多变态,如何人道有唐风。

(0)

大连湾留别胡子晋

渡辽无地托身难,惭愧生平慕幼安。

强为故人回别泪,眼中沧海有停澜。

(0)

赠章酉仲

满门贤粹鹗横秋,文藻如君行愈修。

道本虚灵天内有,学于平实地中求。

坚凝力量诚无息,收敛精神外不浮。

充养腴丰随用显,大而敦化小川流。

(0)

前岁上元与赵任卿寓临安追逐甚乐今年同在建溪任卿先赴郡席小雪忽作且知早筵遂散独坐无聊因得二诗却寄·其一

山城灯火已萧然,扫巷游人更雪天。

厌听落梅翻永夜,喜看飞絮卜丰年。

狂随戏蝶装罗髻,巧逐纤腰上舞筵。

明日瑶阶对琼树,会须微月与争妍。

(0)

奉和御制读五代梁史·其一

李唐危汉祚,巢寇盛黄巾。

嘉士逢多难,忠言变逆伦。

决疑归大顺,定策戮奸臣。

宜享崇高赠,千年道更新。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