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求 遗 书 宋 /宋 庠 政 革 秦 馀 暴 ,文 兴 汉 德 优 。中 经 虽 并 集 ,逸 典 更 旁 求 。使 节 褒 遗 训 ,儒 林 补 大 猷 。家 无 藏 壁 恨 ,人 弭 挟 书 忧 。深 穴 资 遐 览 ,燃 藜 伫 对 雠 。因 斯 流 略 盛 ,终 古 冠 缇 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猷(dà yóu)的意思:指重大的决策、重要的计划或军事行动。
古冠(gǔ guān)的意思:指古代帝王佩戴的冠冕,用来比喻尊贵的地位或权力。
流略(liú lüè)的意思:流传下来的简略版
旁求(páng qiú)的意思:指在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时,不按正常途径、本质去寻求答案或解决方法,而是采取曲线、绕道或次要的方式。
燃藜(rán lí)的意思:指燃烧藜草,比喻兴奋、热情高涨,情绪激昂。
儒林(rú lín)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使节(shǐ jié)的意思:指派出使者前往他国,进行外交活动或传递信息的行为。
缇油(tí yóu)的意思:指红色的马匹,也泛指美丽的马匹。
无藏(wú cáng)的意思:没有秘密可藏匿或隐瞒。
遐览(xiá lǎn)的意思:广泛阅读、浏览
挟书(jiā shū)的意思:指以书籍作为借口或掩饰,暗中进行某种活动或目的。
逸典(yì diǎn)的意思:指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或言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形容人才思敏捷,才情出众。
终古(zhōng gǔ)的意思:终古是一个用于形容时间非常久远或永久不变的词语。
中经(zhōng jīng)的意思:指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 注释
- 政革:改革。
秦馀暴:秦朝的严酷统治。
文兴:崇尚文治。
汉德优:汉代美德昭彰。
并集:广泛收集。
逸典:散失的古代经典。
旁求:探寻。
使节:外交使者。
褒遗训:传承先贤教诲。
儒林:儒家学者。
大猷:国家大计。
藏壁:藏书。
恨:遗憾。
挟书忧:因藏书而受罚的担忧。
探穴:深入研究。
遐览:广泛阅读。
燃藜:借光。
对雠:校对书籍。
流略盛:学术风气兴盛。
终古:自古以来。
冠缇油:备受尊重。
- 翻译
- 改革秦朝的严酷政策,汉代崇尚文治,美德昭彰。
广泛收集经典文献,探寻散失的古代智慧。
外交使者传承先贤教诲,儒家学者丰富国家大计。
家中没有藏书之憾,人们不再担忧因藏书而受罚。
通过深入研究,得以广泛阅读,夜晚借光校对书籍。
因此学术风气兴盛,自古以来,读书人备受尊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求遗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学问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典籍的追求与尊崇,以及对知识保存与传承的关切。
首句“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指出了秦朝的暴政与汉代的盛世,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接着,“中经虽并集,逸典更旁求”表明诗人不仅满足于已有的典籍,更希望寻找那些遗失或未被广泛传播的文献。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则是说到通过使者来宣扬先贤遗留的教诲,并在学术界弥补重大缺漏。诗人强调知识的传承与补充。
随后,“家无藏壁恨,人弭挟书忧”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藏书不足以及时代对书籍的忽视所产生的忧虑。这里“弭”字有拾取、搜集之意,强调了诗人对知识积累的重视。
“探穴资遐览,燃藜伫对雠”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为了寻找和阅读古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于危险中求知的决心。这里的“探穴”指深入地下或隐秘处寻书,“燃藜”是用草为灯,形容穷极无聊之境仍不放弃求学。
最后,“因斯流略盛,终古冠缇油”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并永远保持其重要地位。这里“冠缇油”比喻知识和文化的光辉永存。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典籍的尊重与追求,以及对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表达,宋庠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学术情操,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知识保存与传播的普遍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