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政(bào zhèng)的意思:指向政府报告情况或请示汇报。
徵书(zhēng shū)的意思:指通过悬赏或其他方式征集书籍。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河南(hé n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不移动、不变动、不发展。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课治(kè zhì)的意思:指教育和治理并重,通过教育来治理社会。
来暮(lái mù)的意思:指夜幕降临,天色渐暗。
龙城(lóng chéng)的意思:龙城指的是拥有强大防御力量的城市,也可以比喻坚固的家园或者强大的组织。
年报(nián bào)的意思:指每年一次的报告或总结。
褰帷(qiān wéi)的意思:指揭开帷幕,揭示真相。
使车(shǐ chē)的意思:指掌握权力,有使唤别人的能力。
蜀郡(shǔ jùn)的意思:指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人。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治平(zhì píng)的意思:指维护社会治安,使社会安定平和。
- 鉴赏
此诗《陈使君报绩》由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通过对陈使君政绩的赞美,展现了其在地方治理上的卓越才能与深得民心的形象。
首句“使车何日莅双旌”,描绘了陈使君即将到达其管辖之地的情景,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接着,“忽喜三年报政成”一句,表达了对陈使君在任期内取得显著政绩的惊喜之情,暗示其治理效果卓著。
“泽以褰帷深粤徼,恩堪赐盖下承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赞扬陈使君施政如春雨润物,深入边远之地,恩泽广布;同时,也体现了朝廷对其政绩的认可与嘉奖。
“昔闻蜀郡歌来暮,今见河南课治平”则通过对比手法,将陈使君的政绩与历史上的名臣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其治理成就之高。
最后,“共道寇君能几借,徵书早晚下龙城”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陈使君的敬仰与期待,希望他能够继续施展才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颂扬了陈使君的政绩,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