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崔秀才·其二》
《送崔秀才·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少年太学,著尽箧中衣

独剑自为伴,无家何处归。

秋蓬随野转,寒鹊绕林飞。

霄汉有知己,行行宁久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寒鹊(hán què)的意思:比喻贫寒、不幸的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秋蓬(qiū péng)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无依无靠,像秋天的蓬草一样漂泊无定。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太学(tài xué)的意思:指大学、学府,也泛指学问、知识。

无家(wú jiā)的意思:没有家,无家可归

霄汉(xiāo hàn)的意思:指天空,也用来形容非常高远的地方。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中衣(zhōng yī)的意思:指内衣,穿在里面的衣物。

自为(zì wèi)的意思:自己为自己负责,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翻译
年轻时游历太学,穿破箱中的所有衣物。
独自一人持剑为伴,没有家可回,不知归向何方。
秋天的蓬草随风飘荡,寒冷的喜鹊在树林间飞翔。
虽然天高云淡,我有知己在霄汉,但行走世间,怎能长久地微不足道。
注释
少年:年轻的。
游:游历。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著尽:穿破。
箧中衣:箱中的衣物。
独剑:独自一人。
伴:伙伴。
无家:没有家。
何处归:何处是归处。
秋蓬:秋天的蓬草。
野转:随风飘荡。
寒鹊:寒冷的喜鹊。
林飞:在树林间飞翔。
霄汉:天空。
知己:知心朋友。
行行:行走。
宁:岂能。
久微:长久地微不足道。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年轻学子求学生活的五言绝句,以送别崔秀才为主题,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太学中的孤寂与期待,展现出他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少年游太学,著尽箧中衣",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年轻时勤奋求学的场景,囊中羞涩,却穿着简朴的衣物,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业的执着。

"独剑自为伴,无家何处归",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孤独,他以一把剑为伴,寓言般的表达了内心的坚定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他尚未找到归属感,不知何去何从。

"秋蓬随野转,寒鹊绕林飞",以自然景象作比,秋蓬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寒鹊则寓意朋友的离别,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最后两句"霄汉有知己,行行宁久微",表达了对崔秀才的期许和鼓励,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相信他定能在广阔的天地间寻得知音,未来不会长久被埋没,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现了学子的艰辛,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具有深厚的友谊之情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主人忽来夹径修篱

疏篱诘曲巧依山,洞彻柴门气象还。

恩释羁留应有日,故先通路指乡关。

(0)

和仲孺前韵约赏展江海棠及简仲弓述之·其一

西蜀地暖北地寒,长条殿春走衣冠。

江亭巧作故时面,濯濯宫锦花成团。

(0)

寄裘仲

几度秋陂老芰荷,蓬门不见雁来过。

照人眉字今何似,得意诗篇日更多。

事逐风云空白马,功随山岳尚黄河。

无因双眼陪君子,暝立西楼一楚歌。

(0)

送周天和学谕以次十一人赴省试

日月交光万国同,群英无复叹途穷。

长松竟拔徂徕雪,骏马争驰冀北风。

黄卷论心窥圣域,青云携手赴王功。

归来协气充闾里,好是邦人识頖宫。

(0)

和晦之见赠听琴

忌子当年妙五音,曾令按剑革初心。

昭文重愧难成曲,潘岳胡为缪见寻。

在昔丝桐尝弃置,到今山水自高深。

何当共造无弦处,莫使渊明擅此琴。

(0)

题义明定慧庵

结草依山名定慧,于此冥心第一义。

垆香深炷席帘垂,老僧不见庵外事。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