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鱼知法喜,屠僧得阿含。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法喜(fǎ xǐ)的意思:指法律公正、审判公正,并以此为喜事。
放参(fàng cān)的意思:放弃参与,退出比赛或竞争。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空生(kōng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空虚无实,没有根基或基础。
茅庵(máo ān)的意思:茅庵指的是简陋的茅草屋,比喻修行者避世隐居的地方。
拈花(niān huā)的意思:指轻轻地摘取花朵,比喻对美好事物只停留在外表,没有深入了解或把握。
乞取(qǐ qǔ)的意思:乞求取得。
扫叶(sǎo yè)的意思:比喻只看表面,不深究内情。
随方(suí fāng)的意思:根据环境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适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首句“袈裟半摺地,乞取作茅庵”,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和尚朴素的生活方式,袈裟半折叠在地上,似乎是在寻求一处静谧之地,以茅草搭建小屋,隐居修行。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着,“扫叶閒书句,拈花小放参”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和尚日常生活的禅修场景。扫去落叶,闲暇时书写诗句,以花为伴,参悟佛法。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和尚在自然中寻找灵感,通过日常活动体悟佛法的过程,体现了禅宗强调的“生活即修行”的理念。
“禽鱼知法喜,屠僧得阿含”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和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禽鸟鱼虫似乎都能感受到他的法喜;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和尚对于世间一切生命平等慈悲的态度,即使面对世俗的杀戮行为,也能以佛法的智慧化解,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宽广胸怀。
最后,“般若随方在,空生久不谈”两句,总结了和尚的修行境界。般若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发现并运用智慧。而“空生久不谈”则可能暗指长时间以来,和尚都在深入探讨和实践空无之理,这是一种对佛教核心教义的深刻理解与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和尚日常生活和修行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以及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慈悲之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和汤冰持醉春原韵
桐阴豪吟快。赏春光、连番小宴,节过挑菜。
朋辈情投忘尔我,相契形骸而外。
尽醉绿、裁红描黛。
羡煞临川双笔妙,倒词源、潮涌来澎湃。
佳句读,瓣香拜。怜花生怕游蜂虿。
似犹有、少年结习,狂奴故态。
漫道潘郎衰鬓白,老去风流尚在。
把诗酒、寻常还债。
世事升沉君莫问,乱纷纷、李尽桃僵代。
偏见惯,不惊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