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丝(bìn sī)的意思:指人的鬓角的头发,用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插花(chā huā)的意思:比喻在已有的基础上添加额外的装饰或修饰。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窜迹(cuàn jì)的意思:指人或动物迅速地行进或逃跑。
颠旭(diān xù)的意思:颠倒,翻转。
匡庐(kuāng lú)的意思:指修补破旧的房屋,比喻修理、整顿或改进事物。
摩顶(mó dǐng)的意思: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能无(néng wú)的意思:能力无限,无所不能。
蓬首(péng shǒu)的意思:头发散乱,像蓬松一样。
三毛(sān máo)的意思:形容动物毛色或人的头发颜色为灰白色。
随行(suí háng)的意思:跟随行动,一同前往。
秃笔(tū bǐ)的意思:指毛笔没有毛,不能写字。比喻没有才华或者失去才华。
无感(wú gǎn)的意思:没有感觉或没有反应。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相谑(xiāng xuè)的意思:彼此互相猜忌、怀疑对方的意图和动机。
行脚(xíng jiǎo)的意思:指行走于各地,四处奔波、旅行的意思。
须眉(xū méi)的意思:指男子的形象和气概。
远师(yuǎn shī)的意思:指远方的师傅或老师。
折柳(zhé liǔ)的意思: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再薙作戏和对一韵》。诗中充满了自我反思与幽默的元素,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变化的复杂情感。
首联“昔日三毛近自疑,只今照影愧须眉”开篇即以自嘲的方式,回顾过去自己头发稀疏的状态,如今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容貌,不禁感到羞愧。这里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外貌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颔联“插花从此欺蓬首,折柳能无感鬓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诗人说从今以后,即便是插上鲜花,也仿佛在嘲笑他那稀疏的头发;折取柳枝时,怎能不触动鬓边的白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衰老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之情。
颈联“秃笔难濡颠旭发,遗簪相谑醉髡时”则转向了对创作与生活的态度。诗人提到,即使笔头枯竭,难以写出激昂的文字,但在醉酒之时,还能与朋友开玩笑,享受片刻的轻松。这里既有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生活琐事的幽默调侃,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尾联“惟应摩顶随行脚,窜迹匡庐拜远师”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他希望像古人一样,顶礼膜拜远方的老师,继续修行与学习。这既是对传统智慧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精神成长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我、时间、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乐观与坚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履道居三首
莫嫌地窄林亭小,莫厌贫家活计微。
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
东里素帷犹未彻,南邻丹旐又新悬。
衡门蜗舍自惭愧,收得身来已五年。
世事平分众所知,何尝苦乐不相随。
唯馀耽酒狂歌客,只有乐时无苦时。
池上闲吟二首
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
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
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
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馀。
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梦游信意宁殊蝶,心乐身闲便是鱼。
虽未定知生与死,其间胜负两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