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徽巡抚纳敏陛见入京兹以东巡扈驾便道遣赴皖任并赐以诗》
《安徽巡抚纳敏陛见入京兹以东巡扈驾便道遣赴皖任并赐以诗》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属车扈从辔如琴,敬慎还同在羽林

赓和底多誇藻采要须识我爱民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赓和(gēng hé)的意思:指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扈从(hù cóng)的意思:指随从、跟随的人或势力。

敬慎(jìng shèn)的意思:敬慎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对事物持谨慎、谨慎小心的态度。

民心(mín xīn)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意、民众的情感。

属车(shǔ chē)的意思:指人贪图享受,沉迷于车马等物质享受,不思进取,不务实际。

要须(yào xū)的意思:必须;一定要

羽林(yǔ lín)的意思:羽林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禁卫军队,也可以指代精锐部队或官方的警卫队伍。

藻采(zǎo cǎi)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句的文采优美。

鉴赏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弘历)为安徽巡抚纳敏陛见入京后,因东巡扈驾便道赴皖任而作。诗中充满了对纳敏的勉励与期望。

首句“属车扈从辔如琴”,描绘了扈从的庄严与和谐,如同琴声般流畅,体现了扈从队伍的秩序井然与和谐之美。这里的“属车”指的是扈从的车辆,“辔如琴”则形象地比喻了扈从队伍的整齐有序,如同音乐中的和谐旋律。

次句“敬慎还同在羽林”,强调了纳敏在扈从中的表现应如同在羽林军中一样,保持高度的敬慎与忠诚。羽林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卫部队,代表着忠诚与勇敢,这里借以表达对纳敏的期待与要求。

第三句“赓和底多夸藻采”,表达了对纳敏文才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他不应过于炫耀文采,而应注重实际的政务能力。这里“赓和”指继和前人的诗作,暗示纳敏应继承前人之长,但不应过分追求文辞的华丽。

最后一句“要须识我爱民心”,直接点明了乾隆帝对纳敏的期望——不仅要尽职尽责,更要理解并实践皇帝的爱民之心。这不仅是对纳敏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官员的期望,体现了乾隆帝的治国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纳敏个人才能与品德的肯定,也蕴含了乾隆帝对官员职责与执政理念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宫廷文学的特色与深意。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瑶华.题其年填词图

吹箫待凤,画壁留人,忆旧来佳话。

元和才子,爱倚声、长只傍珊瑚架。

翠钿量得,明珠买、便教入画。

展花间小帙沉吟,不愿人间听者。

平消一瓣都梁,看鸦纸斜铺,鼠须欲下。

才回首,说与春葱、误了宫商再写。

拚做湘筠,亲领取、绛唇吹麝。

怪今年柳七匆匆,奉旨填词去也。

(0)

春风袅娜.送查秦望任晋宁州守

正千林初碧,莺到山间。对楚尾,乱峰妍。

忽朝来、见说使君西去,留春无策,又送征鞍。

五马青莎,双旗赭岭,帕首蛮童夹道看。

随意轻茵柳绵外,迎人空翠彩云边。

风物滇南尽好,芳甘无数,绿波里、叶叶嘉莲。

沙际市,郭门船。人家如画,半入溪烟。

拄笏西窗,应多爽气,放衙东阁,定倚新篇。

古来才子,有碧鸡作颂,冉駹驰檄,亦向南天。

(0)

解语花.黄葵

檀心薄晕,金粉轻匀,秋阳淡添素影。

苦竹枪篱,带寒泉、清浅两三枝映。

临风叶逞,似碧爪、纤纤尖冷。

赤米白盐烹紫蓼,输尔山厨并。

前村沽得桂醑,消领晚凉,残醉霎儿醒。

露重香迟,宛仙鹅、月里旧时妆靓。流萤耿耿。

飞近花房难破暝。一段冶情凭雁子,须染吴笺赠。

(0)

水龙吟.同耕客池上纳凉

偶然访藕寻莲,翠凉亭子纹波聚。

阴阴脆柳,新蝉嘶叶,老莺穿树。

借枕迎飙,飞来一阵,冲檐急雨。

爱纷纷水面,游鱼溅沫,翻圆盖,倾珠露。

素手停挥白羽。碧罗天、纤云净暑。

枰敲汞子,坛开药酝,冷香深处。

朱槿花繁,苍苔径洗,过红桥去。

渐流萤点点,高低不定,向池塘舞。

(0)

粉蝶儿

趁好风儿,一双两双得意。楝花枝、夜来浓睡。

恣轻狂,采遍了、满园红碎。惹罗巾扑取,鬓边增媚。

鹅溪墨浪,偏爱画手情思。引衔蝉、药苗游戏。

逗春波,旋绣入、舞衣裳里。伴芙蓉秋岸,晓霜同醉。

(0)

酹江月.送孙无言归黄山,用曹学士韵

君将隐矣,指浮邱、绝顶仙坛幽绝。

席帽荷衣归去也,门外骊驹衔铁。

谈笑封侯,纵横游说,贱彼仪秦舌。

从兹挥手,不驱城市轮辙。

交尽海内名流,送诗万首,共惜他乡别。

谁识伯鸾高士驾,炊釜不因人热。

十亩松林,三间茅屋,谁道先生拙。

砂床驻老,那愁须鬓如雪。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