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蝉》,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卫水东流、沙柳斜阳、蝉鸣不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首句“卫水东驰疾似云”,以“卫水”作为背景,用“东驰”和“疾似云”来形容水流之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势的壮阔与动态美。同时,“疾似云”这一比喻,不仅突出了水流的速度,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水边沙柳带斜曛”,将视线转向岸边,描绘了一幅夕阳下沙柳与水面相映成趣的画面。这里的“斜曛”不仅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首句形成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意境。
第三句“最是蝉声不堪听”,直接点明了主题——蝉鸣。在秋天的傍晚,蝉声似乎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对于旅人而言,这声音更添了几分孤独与思乡的情绪。“不堪听”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慨。
最后一句“西来况是客中闻”,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诗人身处异乡,听到西来的蝉鸣,更加触动了内心的思乡之情。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客居他乡之人,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闻蝉》一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情绪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所嗟不属古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