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禅院图景。开篇“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条由石子铺成的小路和稀疏竹影下的幽径,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紧接着,“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以及几乎错过这一处所的遗憾。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禅院内部,通过观赏庄严美好的佛像和欣赏自然中林间花香,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享受。
最后,“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则是诗人在禅房小憩后,不急于离去,而是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多留一会儿,延续那份心灵的清净和内心的平和。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和向往。
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候好。
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长安道。
秋千影里,丝管声中,谁放艳阳轻过了。
倦客登临,暗惜光阴恨多少。楚天渺。
归思正如乱云,短梦未成芳草。
空把吴霜鬓华,自悲清晓。帝城杳。
双凤旧约渐虚,孤鸿后期难到。
且趁朝花夜月,翠尊频倒。
记红颜日、向瑶阶,得俊饮、散蓬壶。
绣鞍纵骄马,故坠鞭柳径,缓辔花衢。
斗帐兰釭曲,曾是振、声名上都。
醉倒旗亭,更深未归,笑倩人扶。
光阴到今二纪,算难寻前好,懒访仙居。
近来似闻道,向雾关云洞,自乐清虚。
月帔与星冠,不念我、华鬓皓须。
纵教重有相逢,似得旧时无。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