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母(ā mǔ)的意思:指儿女对母亲的尊称,也可泛指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嗷嗷(áo áo)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饼干(bǐng gān)的意思:指一种用面粉、糖和油制成的小型薄饼,通常是甜食,也有咸味的。
薄饼(báo bǐng)的意思:形容事物薄而不实,不值得重视或依赖。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成哀(chéng āi)的意思:
汉成帝 与 汉哀帝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爰自 汉 室,迄至 成 哀 ,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 灵均 餘影,於是乎在!”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儿啼(ér tí)的意思:指婴儿啼哭声,比喻凄凉、悲伤的情景。
后车(hòu chē)的意思:指在某种事物或趋势之后,跟随而来的人或事物。
廉耻(lián chǐ)的意思:指人具有廉洁正直、有节操、有羞耻心的品德。
蒙养(méng yǎng)的意思:指被别人养育或照顾,没有亲身经历辛勤努力而得到好处。
棉絮(mián xù)的意思:指棉花的絮状物,比喻细碎的东西。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前车(qián chē)的意思:指以前的事例或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去后(qù hòu)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离开后的状态或情况。
随后(suí hòu)的意思:表示紧接在某个事件或行动之后的时间或顺序。
啼饥(tí jī)的意思:形容非常饥饿。
外女(wài nǚ)的意思:指妇女出嫁后离开自己的家庭,进入丈夫的家庭生活。
相视(xiāng shì)的意思:两人或多人相互对视,互相注视着对方。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野居(yě jū)的意思:指在野外居住,远离尘嚣,独自安居。
倚门(yǐ mén)的意思:倚门指倚靠在门上,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或无所作为。
中泽(zhōng zé)的意思:指中间的地方有水源,泽悠悠,意味着中间地带幸福富饶。
逐队(zhú duì)的意思:按照次序排列,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进行。
坐车(zuò chē)的意思:乘坐交通工具,特指乘坐汽车或公共交通工具。
抱琵琶(bào pí pá)的意思:形容做事不专一,同时追求多种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啼饥儿的啼哭和周围人的反应,展现了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诗中首先描述了啼饥儿们成群结队地出现,他们模仿着嗷嗷的叫声,既像是在歌唱又像是在哭泣,但这种声音并不哀伤,反而显得有些滑稽。这种描写揭示了啼饥儿们生活境遇的悲惨,以及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
接着,诗人通过“行人坐车心不忍”这一句,表达了对啼饥儿们的同情之情。同时,“阿母倚门顾儿哂”则描绘了母亲面对孩子的啼哭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孩子的疼爱,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苦笑。
诗中还提到了社会的冷漠,“前车方去后车来,睨而相视嗾以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经过啼饥儿身边时,只是冷漠地相互看了一眼,甚至可能还带着一丝嘲笑,没有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
最后,诗人通过“儿啼饥,不号寒。身裹厚棉絮,口含薄饼干”这两句,强调了啼饥儿们虽然身处寒冷之中,却只能穿着厚厚的棉絮,嘴里含着干瘪的饼干,这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贫困和艰难。
“从来蒙养重廉耻,齐鲁之风乃有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担忧,认为即使是重视道德修养的齐鲁之地,也出现了如此悲惨的现象,暗示了当时社会道德风尚的缺失。
结尾部分“君不见,野居门外女如花,阿母随后抱琵琶”,通过对比,突出了啼饥儿们的悲惨处境与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的缺失,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