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谁无心,心各隔胸肤。
孔门肇毋欺,若人之徒欤。
忍见璠玙质,委置蓁莽区。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心态的人,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首句“人亦谁无心,心各隔胸肤”提出人皆有心,但心与心之间却有着难以逾越的隔阂。接着,“少轩心外露,坦坦浑边隅”描述了马少轩兄的心境,他内心坦荡,不藏私心,如同边疆之地,开阔而无遮掩。
“忘机汉阴叟,欢笑步春雩”则将马少轩兄比作一位忘却机巧、乐天知命的老者,在春日的雩祭中欢笑起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乐观和洒脱。这里引用了《庄子·外物》中的典故,汉阴叟是庄子笔下的一位老农,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孔门肇毋欺,若人之徒欤”则进一步将马少轩兄与儒家思想联系起来,提到孔子倡导的“毋欺”,即不欺骗他人,不自欺,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这里暗示马少轩兄的行为和思想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物。
最后,“忍见璠玙质,委置蓁莽区”表达了对马少轩兄才华和品质被埋没的惋惜之情。璠玙是一种美玉,比喻马少轩兄的才能和品德;蓁莽则是荒野,比喻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发挥。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美了马少轩兄的高尚品格和未被充分发掘的才华,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命运的感慨。
抱琴游帝里,一帽两靴尘。
忽忆归金濑,还谋老玉宸。
鱼分仙涧月,虎让古山春。
伏事陶弘景,终非是俗人。